第二章 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_杜鹏.pdf

第二章 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_杜鹏.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1 17:01:3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848.P1701.018.html 第34 卷第12期 地 理 研 究 Vol.34, No.12 2015 年12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December, 2015 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 1,2 2 1,2 3 1 杜 鹏 ,韩增林 ,王 利 ,于 欣 ,肖太梁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 116029;2.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 116029;3.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经济学系,塔拉哈西 32306) 摘要:基于ESDA 方法,选取东北地区343 个县级地区GDP 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作为变 量,分析1992-2012 年4 个时段经济总体增长、空间关联及格局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研究区 经济增长量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变化的趋势,冷点和热点区域圈层分布明显,热点区域由东 南部向南部和西部移动。②各单元平均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高值区空间上由分散向集中转 变,由中南部向西迁移。低值区呈分散布局,由东南向西北迁移。③研究区平均经济增长率经 历了弱—强—弱的空间集聚过程,冷点和热点区域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趋势,辽中南 和锡林郭勒盟区域内单元增长速度较快。④基础相对较差的单元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 济基础较好的哈大沿线单元仍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区域。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差异;格局演化;ESDA;东北地区 DOI: 10.11821/dlyj201512009 1 引言 东北地区是中国较早形成的计划经济协作体和全国一级大经济区,包括辽宁省、吉 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5 个地级市 (盟),涵盖343 个县级地区。东北地 区农林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同时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 好,区域内部交流密切。但由于国家工业布局和对外开放战略调整,使得东北地区老工 业基地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1990年代以来,“东北现象”凸显,工业增长出现停滞。 面对区域经济整体活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国家和东北地区各省 (自治区)采取措施,推 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如棚户区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辽宁 “五点一线”、长吉图、哈大齐 工业走廊、口岸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地区县区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非均衡发展战略及各县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产业分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梯度 性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差异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较多,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采用指标多为GDP、人均GDP[1,2] 。研究对象主要以省级、 [3-5] [6- 11] 地级单元为主 ,近年来,基于县级单元分析的相关研究有所增加 。理论方面逐渐由 传统侧重经济学理论分析向多学科相结合分析转变,尤其是基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的经 济增长差异研究逐渐增多,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研究受到重视。研究内容涉及益贫性 [11] [12,13] [14] [15] 、经济增长收敛性 、差异评价等 。研究方法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