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字语境下文学翻译与解构主义的思考.PDFVIP

对汉字语境下文学翻译与解构主义的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语文研究 2013 年第1 辑;总第6 辑 翻译学研究 对汉字语境下文学翻译与解构主义的思考 宁德师范学院 张传彪 摘要:“延异”和“能指”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质疑意义和原意确定性,进而突显译者主体 性地位的两个重要概念。作者从表意汉字不随语音变化而变化的属性以及汉语文化的共时态特点 出发,对“能指”和“延异”之于中、西方文字及文学文本所具有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指出解构 文学语言之无谓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之偏颇。 关键词:汉字、能指、延异、解构 作者简介: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文化比较与翻译研究。电子邮箱:cbzhanggg@sina.cn 1 引言 解构主义能在当下译界大行其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到了可以百发百中的廉 价标靶—“信”(忠实)。尽管古今中外从来不曾有谁果真是以数学般的“精确” 实践过“忠实”翻译,传统译论中出于简约而被浓缩成“信”或“忠实”的翻译主张 还是被“解构”得死去活来。 文学是文学家虚构出来的世界,并无精确可言。语言则是人类对无限宇宙的 有限表述,字字精确也绝非易事。然而,恰恰就是在这毫无精确可言的文学翻译领 域,后现代解构主义锋芒毕露。 德里达(J. Derrida)对西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发轫于其所杜撰的 “différance”一词。这是一个在西方写音语境下可以读、可以写,但不能够听,也不 能够在言说中被理解的毫无意义的自由符号。一个子虚乌有之词居然可以导致西方 诗学形而上学的思想大厦发生动摇,这在普通中国人听来简直天方夜谭。然而,正 是这个肇始于“différance”的文字游戏居然成就了一代宗师的解构主义哲学阐释 学,并从根本上引发了一场让西方哲学界、诗学界、美学界的学者、哲人们灵魂震荡 的大地震。 笔者不止一次暗自设问:如果中国也出一个德里达,也采用类似“différance” · · 124 对汉字语境下文学翻译与解构主义的思考 的汉字游戏,此君能够在汉语写意语境下建构起自己的某个理论体系吗?或者颠覆 东方大陆哪怕最不起眼的一个哲学命题吗?在德里达眼里,西方文化两千多年来 始终没有摆脱逻各斯语音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的困扰,原因很简单,西方阐释 主体言说所表达的“意义”即是“在场”,“在场”的“意义”源于“逻各斯”,“逻各 斯”的本质是语音。西方拼音文字则是对逻各斯“言说”的声音的书写和记录。这, 便是德里达为什么要生造出一个“différance”,并据此证明书写可以脱离挟带意义 的语音,从而证明书写是远离“逻各斯”中心意义的外在衍生物。易言之,德里达的 “différance”让书写摆脱了语音的控制,使得言说与书写之间因“延迟”而产生了 “差异”。德里达的这种思辨逻辑用之于翻译,则是证明了文本不是一个“在场”所 限定的结构,而是一个始终处于不确定性之中的“异延”世界。由此推演,读者所看 到的永远都是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踪迹”,“ 在可能或看来可能的范围内,翻译 所从事的就是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异延。”(Derrida, 1981:106)换句话说,所有翻译 都不可能传达出作者意义的本真世界。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继续讨论。 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收回到东方大陆的汉字语境。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中,有谁能找到一个类似西方形而上学的先验中心可供解构?没有。有谁能找到一 个具有终极性话语权力的语音中心值得解构?没有。请问,在没有终极标靶的汉字 语境下,硬是找来一个文学文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或是硬把跟什么“中心”都沾 不上边,纯属翻译伦理标准的“信”与“忠实”解构得死去活来,到底意义何在呢? 2 对中、西方文字本体性差异的思考 《外国语》2005年第3期上刘云虹博士的《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一文中有这 样一段话:“意义是开放的,没有一种意义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代人,每一个 译者都必须以新的、特有的方式去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文本。”(2005)该文还特 意引述伽达默尔所言:“没有什么东西有如文字这样生疏而同时需要理解。甚至与 操陌生语言的人接触,也

文档评论(0)

yanme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