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的特征及面子观.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貌原则的特征及面子观

三个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及80年代,Brown(布朗)和Levinson(列文森)提出并修订了自己的礼貌论与面子观,注意到如何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社交关系。 面子和理性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但是,礼貌这一概念一旦进入到语用研究的领域,就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Leech对礼貌的界定较模糊,相比之下,Brown和Levinson(1978)所提出的礼貌策略似乎清楚些。 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 Person,简称为MP)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他们的礼貌概念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因此,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通常称之为“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简称为FST) 。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这一礼貌模式,主要是以Goffma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的。 Goffman认为“说话人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面子”,“避免给人一个冒犯者的印象”,而Brown和Levinson认为“说话人主要考虑的是听话人的面子,避免冒犯对方”。 Brown和Levinson理论的不足 首先,Brown和Levinson把面子区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并认为某一言语行为每次只威胁一种面子。 两种面子的界定不明,普遍认为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存在不对称性。 Meier(1992)认为:既然积极面子指希望自己的得到他人尊重、认可、欣赏,假如要求之一为“不受他人侵扰”,那么“不受他人侵扰”的要求就该为积极面子。 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阐述,几乎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对面子构成威胁,其中包括了像提供、邀请、恭维、感谢这样的言语行为,对此,人们从本能上会感到难以接受。 Brown和Levinson在分析“面子威胁行为”时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两方面的面子,但在分析“礼貌策略”时,则更多侧重于考虑听话人的面子,这样也是不够全面的。 面子威胁行为(FTA) Brown和Levinson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社会交往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挣点面子。 1、威胁听话人面子需求 (1)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 指说话人表明他无意避免干涉听话人行动自由的那些言语行为,给听话人压力人,让其干或者不干某事。主要包括:命令、请求、提醒、建议、劝告、威胁和警告、提供、许诺等。 1)命令和请求:说话人表示想让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事。例如: Go to the library and see whether you can get a copy of it right away. 2)建议、劝告:说话人表示他认为听话人应该做或不做某事。例如: I would suggest you see the doctor at once. 说话人向听话人发出命令,威胁听话人面子。 说话人提出建议,有强加于人之嫌。 3)提醒:说话人表示他认为听话人应该记着去做某事。 例如: Have you prepared the Monday lecture? 4)威胁、警告:说话人表示如果听话人不去按自己的意图去干或不干某事,听话人将会得到某种惩罚或承担某种不良后果。例如: Go on smoking and your health will get worse. 意味着听话人可能忘掉某事,有损听话人面子。 5)提供、许诺:言及说话人针对听话人的一个未来的动作,并因此使听话人感到不得不接受或难以拒绝这一动作,并可能使之产生负债感的言语行为。例如: 晚上我请你吃饭。 (2)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 指说话人表明他不关心听话人的感情、需求等,在某些重要方面视听话人的需求于不顾的那些言语行为。 1)否认、批评、蔑视、取笑:说话人表示自己不喜欢(或不赞同)听话人的某一想法、行为、性格特点、信仰、价值观念等。例如: Why the hell you did that? 说话人批评听话人不该干某事,使其面子受到威胁。 2)反驳、挑战:说话人表示听话人对某事有错误看法、误解或情理不通之处。例如: Going there on Friday? Thats too late. 说话人对听话人意见有异议,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