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庭筠词对中国古代典籍化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温庭筠词对中国古代典籍化用

论温庭筠词对中国古代典籍化用   温庭筠对中国古代典籍烂熟于心,在创作词时,经常能够做到对古代典籍融汇贯通,驾轻就熟,其词浑然一体,词若己出。现以运用古代典籍最为集中的词为例加以分析: 一、清平乐其一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此首以具有特定内涵的地点――上阳开篇,点出宫怨的主题。其中,上阳,《新唐书“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听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序:”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上阳是其一也。贞观中尚存焉。”唐王建《行宫词》“上阳宫到蓬莱殿,行宫岩岩遥相见。”由此可见,上阳宫埋葬了多少宫女的青春岁月,她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跌入失望的深渊 “新岁清平思同辇”,政治清净,上阳宫的宫女们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恩宠。此处反用典故。《汉书“成帝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乎?”班婕妤从国家兴衰、礼仪规范的角度出发,拒绝了成帝同辇的要求,其识见不同流俗。此词中的宫女形象,则反其道而行之,强烈希冀得到天子的眷顾。但长安路远,已为皇帝所疏远,故同辇化为惘然 “寂寞花锁千门”,宫殿虽花枝摇曳,但因皇帝久未问津,故显冷寂。这里运用了丽景写哀情的手法,化用了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意为宫女们希冀生命中出现贵人,凭借他的穿针引线,改变命运,此句化用典故: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李白《白头吟》“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二、清平乐其二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开篇重笔抒写,“愁绝”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峰,极具表现力,化用了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下面着力铺叙离愁别绪: 杨柳花如雪般漫天飞舞,向离人迎面飞来,拨弄着离人的心弦。把杨柳比作雪,在南朝范云《别诗》如是描述:“洛阳城东西,常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诗只是简单地将花比作雪,而温词则将二者融为一体,更具有动态美,杨柳花飘飘洒洒,白茫茫的一片,恍恍惚惚中好似幻化为晶莹剔透的雪花,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杨柳,经常与离别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下来自然而然地点到折柳送别。离人之情,感人心魄,连桥下流水也呜呜咽咽。水流呜咽,这一表达方式,在《乐府诗集“陇头流水,鸣声呜咽。”温词将之改编,以词的形式表达出来,更为深情绵邈 词的上篇奠定了愁绝的感情基调。离别时的每一种动作、听到的每一种声音,都足以使人肝肠寸断。下片铺叙了送别双方以酒饯别,即将出发,但感到意犹未尽,故“上马争劝离觞”,与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王诗将劝酒之动因解释得非常通彻,而温词则只是客观地描述了劝酒,其深层动因未点出来,但如此处理,更加含蓄,容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万千感慨尽在杯酒中。离觞,为送别场合重要的意象之一:唐王昌龄《送十五舅》“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此时此刻,婉转动听的莺声徒增缭乱的离愁。此处,温庭筠将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南浦,纳入词中,增加了词的表现力。南浦,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凝练成送别之地的代称:战国时期楚国屈原《九歌“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愁杀平原年少”,熔铸了汉乐府、《史记正义》、曹植《名都篇》等典籍。汉乐府《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将秋风极具情感杀伤力的这一特性凸显出来,正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所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又如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所到之处,万物凋零,一片萧飒的景象。离别之际的人们,更是难以设防。尤其是慷慨悲歌的“年少”,在秋风萧瑟之际,泪如雨下。此句点出了“平原”“年少”这两个意象。其中“平原”,《史记正义》征引《括地志》“平原故城在德州平原县东南十里。”杨景龙先生云:或云指平原侯曹植。并以曹植《名都篇》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