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生态敏感性及社会经济相关性分析
贵州省生态敏感性及社会经济相关性分析 DOI:10.7612/j.issn2017.02.002
摘要为探究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基于贵州省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GoeDa模型和ArcGIS软件,探究了生态敏感性和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贵州省生态敏感性空间异质性突出,呈现西部高,东北部较高,中北部、东南部较低的特征;(2)全省生态敏感性与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化率均存在弱的负相关,其相关性顺序为:人口密度 3.2.2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之间的LISA聚集图
生态敏感性与人口密度的低低型分布在贵州省的南部,如黔东南州的从江县、黔南州的罗甸县和黔西南州的望谟县;低高型集中于中北部,如贵阳市的云岩区、安顺市的平坝县、毕节市的黔西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高低型主要分布在南部,如黔南州的平塘县和黔西南州的册亨县;高高型集中于西北部,如毕节市的赫章县、纳雍县(图2).
生态敏感性与人均GDP的低低型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及北部,如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和遵义市的正安县;低高型集中于中北部,如贵阳市的云岩区、毕节市的金沙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高低型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如铜仁市的沿河县和遵义市的务川县;而高高型仅分布在中部的修文县、开阳县和龙里县(图2).
生态敏感性与城镇化率的低低型分布于贵州省的南部,如黔东南州的榕江县、黔南州的罗甸县和黔西南州的望谟县;低高型主要集中于中北部,如贵阳市的云岩区和遵义市的遵义县;高低型的主要分布于西部,如六盘水市的水城县和黔西南州的册亨县;高高型集中于中部,如开阳县、龙里县等(图2).
4结论
全省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是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选取的7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省生态敏感性分布的特点.其中生态敏感性受地形起伏度影响最为强烈,它是产生生态敏感性空间异质性的基础,另外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敏感性呈反向作用,人类开发活动越强的地区生态敏感度往往越低,因而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集中于黔中地区.
生态敏感性与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之间的Morans I值为分别为-0.113 373,-0.147 606和-0.195 526,?f明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呈弱的负相关,这主要是由贵州山多人少的省情决定的,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偏低,自然生态环境受人文干扰较弱,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只是重要驱动力,所以部分区域的相关性不显著.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空间相关性分布特征主要受其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社会经济水平偏低,且生态敏感度偏低的南部地区,多为低低型;贵阳市整体生态环境敏感度低,而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均较高,故为低高型;贵州省周边地区一般生态敏感度偏高,而社会经济水平较差,多为高低型;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偏大,修文县、开阳县和龙里县人均GDP、城镇化率均偏高,而生态敏感度偏高,所以呈高高型.
生态敏感度的高低是判断某个区域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个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分析区域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特征,可以为当地的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东梅,高正文,付晓,等.云南省生态功能类型区的生态敏感性[J].生态学报,2010,30(1):138145.
[2]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1):912.
[3]潘峰,田长彦,邵峰,等.新疆克拉玛依市生态敏感性研究[J].地理学报,2011,66(11)
[4]徐广才,康慕谊,赵从举,等.阜康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8892.
[5]张朝琼,郜红娟,张帮云.基于GIS的仁怀市生态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179182.
[6]KUMAR K S K, PARIKH J. India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sensitivity [J].Global Envir Change, 2001,11(2):147154.
[7]HOME R, HICKEY J.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Australian rainforests to selective logging [J]. Austr J Ecol,1991,1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