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
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 摘 要: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的?阈下,德稻教育依托自身引进全球500多位高端人才的资源优势,整合全球行业大师资源、知识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形成国际大师教育平台,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合作培养能力本位的创新型行业精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师教育新模式”。从教育学意义看,“大师教育新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新兴教育资源提供商成为产教融合服务者;在“最开放”的大师工作室,大师智慧、治学之道与学术风采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创新型行业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凸显能力本位
关键词:大师教育新模式;产教融合;项目教学;能力本位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园内的德稻大厦里,我们看到了对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这句耳熟能详话语的真实注释。德稻教育,中国新兴的非传统高校教育提供商,遵循“汇聚世界大师、培育行业精英”的办学理念,邀请全球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国际顶级大师,投资兴建大师工作室,以资源方院校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深度融合,培养能力本位的创新型行业精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师教育新模式”,在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探索之路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教育资源提供商与传统高校合作的一个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一、“产教融合”背景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封闭,学生被禁锢在一个个孤立、被动的某系某专业某班级内,基于知识本位(knowledge-based)的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欠佳。当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不能有效地与社会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就出现了高等教育的能力失调,即功能失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招人难”的“两难困境”
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发生了新变化,高校只有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专业界限,与社会所需的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采用“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是最初的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被称之为“威斯康辛思想”。我国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研究和探索,始于1985年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学习和借鉴。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这一概念逐渐演化为“产教融合”。2013年11月15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我国对产教融合等概念的研究和探索,走过了一条从“双元制”到“工学结合”到“校企合作”再到“产教融合”的探索之路
什么是“产教融合”?“产”是产业的简称,“教”是教育的简称,常特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就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是高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内容包括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产教融合 =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本位的毕业生
从广义看,产教融合不仅仅指职业教育,更包括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至少有以下4种融合的模式:一是行业标准引领深度产教融合;二是企业定向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三是院校企业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四是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见图1)[2]。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往往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反映冷淡、高高在上,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形式无实质”的状态;学校方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深度融合、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
然而,“大师教育新模式”采用的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却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尝试。成立于2010年的上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