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doc

化学平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平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

化学平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 摘 要:本文对高中学生在化学平衡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突破这些思维障碍的五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平衡 问题解决 思维障碍 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既不单纯是目的或形式,也不单纯是技能或能力,就概念本身而言,问题解决应该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系列心理行为过程[1]。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问题解决者的思维不断向问题的最终目标前进的过程,任何形式的思维障碍都会抑制、阻碍问题的解决。化学平衡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是特指学生在进行化学平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妨碍学生的思维朝着问题的终极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观因素,既包括阻碍学生正确认识表征问题、构思设计问题正确解法的因素,又包括妨碍解题计划正确实施以及对自己问题解决活动的有效监控的思维因素[2]。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试卷的分析及日常学习行为的观察可以知道:学生分别在读题审题阶段、解答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存在思维障碍。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化学平衡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主要思维障碍有以下五类: (一)化学平衡微观本质理解上的思维障碍 (二)化学平衡状态定性描述判断上的思维障碍 (三)化学平衡状态定量分析上的思维障碍 (四)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本质的思维障碍 (五)化学计量数意义理解上的思维障碍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和尽量避免思维障碍,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表明,教学应安排适宜的外部条件,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不同的内外学习条件。因此,教师不可能依靠将已有知识简单地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地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一.注重促进学生对微观本质的理解 化学平衡原理反映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即使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由于所得结论的抽象性,学生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为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微观本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理论模型说明化学过程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是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来实现的,即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因此,若能形象地表示出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大有裨益。例如,教材中在介绍碰撞理论时通过图片呈现有效碰撞及无效碰撞(图1.1),促使学生认识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 无效碰撞 有效碰撞 图1.1 分子碰撞示意图 2.利用结构模型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而利用结构模型不仅可以表示出反应体系中的物质,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在反应中微粒是如何变化的,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例如,在介绍水的电离平衡时,我们用结构图表示出水分子、水合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图1.2),促使学生认识水的电离过程中分子是如何变化的。 图1.2 水的电离示意图 3.利用多媒体模拟分析微观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对微观过程加以模拟,对教材中的一些静态模拟赋予动态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学中讲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可以采用动态微观模拟浓度、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产生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形成恰当的感性认识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先进入瞬时记忆,只有物理信号才能被选择,即只有视觉和听觉才能被选择。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其原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从文字上举例分析,很多学生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只会机械地背诵。因此,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要促进学生认识本质,帮助学生获取全面、准确的宏观现象十分重要。 1.引导学生回忆宏观现象 对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或在《化学1》、《化学2》中已经出现的现象,可以通过教材“你知道吗”栏目,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设置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获取宏观现象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形成理性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设有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观察与思考”栏目是有一些难度的实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进行的实验,进而分析得出结论。 3.以资料的形式提供宏观现象 虽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