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2-0911
发展心理学(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 教授 第四章 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幼儿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存 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以表像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开始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与运算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 (12岁以后) 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数量守恒 向儿童呈现8个黄色的糖果和4个棕色的糖果 问:“是黄色的糖果多,还是糖果多? 8岁的儿童通常回答糖果多 5岁的儿童可能会说黄色的糖果多 长度守恒 智力理论与发展 什么叫智力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能力 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智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智力理论 双因素说、多因素说、流体与晶体智力说 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智力理论的流变 比奈提出智力的三成分 方向:明白必须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适应:包括知道如何完成任务,以及对任务执行的监控 批评:批判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斯皮尔曼的双因素说:一般因素G+特殊因素S 瑟斯顿的多因素说: 空间关系、计数、语词理解、语言流畅、记忆、推理、知觉速度 斯腾伯格的三元理论: 成分亚理论:元认知、操作、知识获得 经验亚理论: 新颖任务、自动化 情境亚理论: 适应、塑造、选择 多元智能理论 缘由:对传统智力的质疑 智商测验能否决定一个人的能力水平: 两个个案引起的思考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获得各种生活技能的 传统的观点:智能就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 加特纳的观点: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有意义的探讨:人类普遍拥有的能力是什么 七种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推孟的观点 儿童的智力发展在10岁之前呈一条直线,超过10岁开始减慢,到18岁停止生长 韦克斯勒与瑟斯顿的观点 3、4岁至12、13岁呈等速进行,之后改为负加速 早期研究认为,智力发展约在15至20岁之间停止,但新近研究发现,约在25岁达到顶峰 智力发展速度与停止年龄虽然有个别差异,但与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关系 各种能力发展速率并不相同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差异 智力超常、智力中等、智力缺陷 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 文化差异 弗林效应 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平均IQ会随之提高 智力理论发展小结 从狭窄单维走向宽泛、多侧面 社会文化因素日益受到重视 重视智力的生物制约性:寻找神经科学证据 重视智力的生态效度:与实践联系加强 讨论:当前教育关于智力的争议 智力的遗传和塑造 基因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差异 智力的遗传性与年龄有关吗 智力能够被塑造吗 环境影响是如何造就个体差异 学生按能力分组科学吗 记忆的发展 记忆量的发展 记忆范围 记忆广度 记忆储存 记忆质的发展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记忆组织性 元记忆 第五章 情绪的发展 情绪发展概述 情绪的早期发展 婴儿的微笑与哭泣 婴儿的情绪识别 婴儿的怯生 儿童情绪发展 一般特点 儿童的害怕 儿童的依恋 婴儿情绪发生的时间、诱因和情绪表现 儿童的依恋 依恋 是指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习性学的原理 习性学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来自于种系生存和延续行为的进化。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贝指出:人类婴儿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一种先天遗传的行为。这种行为帮助婴儿留在父母的身旁,从而降低危险,增加生存的机会 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1983) A型:焦虑—回避型 与母亲分离时基本没有焦虑,重聚时倾向于回避 B型:安全型依恋 以母亲作为自由探索的安全基地。母亲在场自由,母亲不在场忧伤 C型:焦虑—矛盾型 陌生情境中苦恼,与母亲重聚时矛盾反应 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 情绪体验 情绪爆发频率降低 情绪体验时限延长 情绪控制能力提高 情绪表现 内隐文饰性 两极波动性 发展性情绪问题 恐怖(phobia) 特殊情境恐怖、特殊物体恐怖、社交恐怖 焦虑(anxiety) 正常焦虑情绪状态 病理性焦虑状态 抑郁(depression) 抑郁成因(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内部因素、遗传) 抑郁诊断 抑郁防治(良好社会支持、客观评价自己、调整个人期望、保持良好心态) 儿童恐怖的症状 恐怖症是指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出现过分的恐惧,伴有焦虑不安与回避行为 当面临恐惧的对象时,患儿就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并伴有呼吸急促、胸闷、心悸、血压升高、肢体震颤、出汗、面色苍白等,离开恐惧对象后症状消失。 当遇到恐惧对象时,儿童为了摆脱痛苦而表现出逃离回避行为。 儿童恐怖类型 特殊恐怖 动物恐怖、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