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 讲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物诗 讲课课件

鉴赏诗歌的形象 ——事物形象 古诗词曲按内容分为八类: 一、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二、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四、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五、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六、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七、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八、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的诗歌,通过对某一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鉴赏 所以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自然属性——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物”与“志”的契合点)?。 咏物诗鉴赏方法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分析所咏之物的特征(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 ——“物”与“志”的契合点)。 咏物诗鉴赏方法 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篱,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内在神韵——“物”与“志”的契合点)。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咏物诗鉴赏方法 诗三四两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以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咏物诗鉴赏方法 ②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从整体构思看,主要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借物抒怀、以物喻人。 ?其它具体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双关、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比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 咏物诗鉴赏方法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环境)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咏物诗表现手法 ①主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②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咏物诗鉴赏方法 ③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志向。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鉴赏方法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