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理论主张之比较讲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杜甫诗歌理论主张之比较 73 李白杜甫诗歌理论主张之比较 马守君 提  要  李白、杜甫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社会作 用的看法和要求 ;二是对齐梁文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是对创作理想和创作 目标的倡导与追 求 ; 四是对艺术方法和艺术风格的见解和主张 。研究李白、杜甫对于诗歌的见解 , 比较其 理论主张的异同 ,对于借鉴他们的经验 ,发展和繁荣我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和诗歌创 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诗歌主张  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是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不但以自己的创作实践 ,写下了大量优秀的 诗歌 ,丰富了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 ,而且也总结了自己和前人的创作经验 ,提出了一些独 特的诗歌理论主张 , 给我国文艺理论批评领域留下了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李白、杜甫的诗歌主张 ,少部分见于他们的论诗专篇 , 比较系统 ;大部分见于他们的诗 作之中 , 比较零散 。虽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他们不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从他们留 下的不多的诗歌主张和理论批评的文字里 ,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其中独到的理论见解和鲜 明的创作追求 。研究李白、杜甫对于诗歌的见解 , 比较其理论主张的异同 ,对于借鉴他们 的经验 ,发展和繁荣我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一 李白、杜甫的诗歌理论主张有同有异 ,这种同异 ,首先体现在他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 看法和要求上 。 李白处在唐代开元中兴前后 ,当时的盛唐社会已经开始由盛而衰 。在这个历史时期 , 李白既具有盛唐社会给他孕育的开明的理想 ,又看到了社会潜伏着的巨大矛盾和李唐统 治集团的腐朽黑暗 ,预感到它衰落的到来 。李白不是一个吟风嘲月咬文嚼字的为艺术而 艺术的作家 ,而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诗人 。他继承了陈子昂的“以义补国”的精神 ,要求诗 歌在矫正时弊 、移风易俗中起重要作用 。他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说 :“文可以变风俗 ,学 ① 可以究天人” ,这虽不免有自我标榜之嫌 ,但却说明他对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多 么重视 。他在《金陵歌送别范宣》一诗中写道 :“金陵昔时何壮哉 ! 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 散为烟雾尽 ,金舆玉座成寒灰 ……天子龙沉景阳井 ,谁歌《玉树后庭花》?”在这里 ,李白不 是发思古之幽情 ,而是意在说明陈后主的亡国和淫靡的诗风有关 ,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 ①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岳麓书社 1989 年版 ,251 页 。 74 《中国文化研究》2003 年夏之卷 而端正诗风 。 杜甫对文学的社会作用同样也很重视 。他的诗歌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安史之乱前 后 ,当时的唐王朝已经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 ,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 的诗人 ,杜甫不能不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苦难 。他在《进雕赋表》中说 ∶“……臣之述 作 ,虽不足以鼓吹六经 ,先鸣诸子 ,至于沉郁顿挫 , 随时敏捷 ,而杨雄枚皋之流 ,庶可 及 ① 也 。” 在这里 ,杜甫陈述 自己的述作之志 , 虽然仍是宣扬六经 ,超不出儒家文艺观的范 围 ,但他能够从现实出发 ,有所为而发 ,这与那些玩弄形式技巧的空头文学家是大不相同 的。随着杜甫阅历的加深 ,他对文学的社会作用愈益重视 。“他乡悦迟暮 ,不敢废诗篇” ( ) 《归》。他之所以对诗文这样重视 ,就是因为借着它可以排愁遣闷 ,报国济时 。“愁极本 ( ) 凭诗遣兴 ,诗成吟咏转凄凉 。”《至后》他的“遣兴”不只是发发个人牢骚 ,而是有着更为深 刻的社会意义的。凡是离乱之感 ,不平之鸣 ,对人民生活苦难的感受 ,都借诗以排遣 。他 ( ) 把诗当作思想斗争的武器 ,要扫除一切“氛翳”。“道消诗兴废”《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 ( ) “旷怀扫氛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