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小品文文本形式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岱小品文文本形式分析.doc

张岱小品文文本形式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从小品文体构成入手,以结构形式与内容主题问的差异与关系为着眼点,从语言、意象、结构三个层次逐一揭示张岱小品文的特色与本质。同时,本文运用逻辑理论概念,并加之具体实例,试着分析与定义张岱小品文,以求通过具体与抽象的结合揭示张岱小品文体现的个性与情感特征。   关键词:张岱 小品文 文本形式分析 特色与本质      张岱一生著述宏富,有《石匮书》、《琅娠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快园古道》、《四书遇》等,并且很具功力,尤其是他对文学的贡献十分卓绝。他的小品文,继承公安、竟陵两派,取长避短,形成独具个性的文风。正如王雨谦《琅媛文集序》所说:“盖其为文,不主一家,而别以成其家。故既能醇乎其醇,亦复出奇尽变。”张岱的小品文与其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显得平淡自然,处处流露出个人性情。黄裳先生曾称他为“绝代的散文家”。而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更是其生活经历和晚明社会的生动写照与记录。本文从文本形式分析人手,从语言、意象、结构三个层次逐一揭示张岱小品文的特色与本质。      一、语言      从语肓层面上说,晚明小品在工具层语言和文学层语言两方面集中体现了自然形态的语言形式和富有变化的文学性语言,逐渐摆脱以唐宋古文为代表的传统古文在语言组织方面形成的规范与束缚。   (一)与“缓”相对的语言节奏。   在张岱小品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其语言节奏与唐宋古文的明显不同,如《金山夜戏》。全文在描写“演戏”的过程中,语言顺畅通达,一气呵成,结构紧凑。接连几个短句由连续的动词衔接,“移舟”、“过”、“经”、“人”、“呼”、“盛”、“唱”,把从去金山寺到演戏的过程严密地缝合在一起,其间只有“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一句缓和语速,稍略停歇。   (二)自然语言节奏下的正常语法和逻辑秩序。   仍然以《金山夜戏》为例。全文每一短句或长句都为主动句,主语多为人,少许情况是事物,这也表明了张岱对个人主体化的重视。看似客观平静的描述,实则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的判断标准。从语法角度看,句子结构规整,少有特殊句式或不合寻常的格式。词语组合多为主谓搭配,或因繁琐而省略主语。同时,整篇文章短小精悍,句与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开头一句九个字交代了年份时节,之后的“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清楚点明路程及时间地点方位的转变,利落干净,无一闲字。下一句中四字一组,从不同角度全面描写当时情景,分别提到“月光”、“江涛”、“露气”和“瞑天”,语言之简练,不等读者细细回想便立刻转向下一个方向,令读者时刻保持对下文的新鲜感与陌生感。   至下,作者迅速转移视点,由个人“惊喜”的心境转入对动作和场景的描写,主角由“我”到“仆”转到“老僧”,范围不断外扩。这一部分由视角的不同而层层推进。每一个情节都由一两句点睛之笔构成,描写的深度与韵味恰到好处,令读者刚刚品味到精彩却又戛然而止。   (三)形式与内容的反差与对立。   张岱的小品文中,类似《金山夜戏》所体现的语言特色经常出现在其场景类描写的文章中,例如《越俗扫墓》、《鲁藩烟火》、《绍兴灯景》等。其中大部分文章在描写场景细节时连续出现多处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称的语言形式。如《秦淮河房》中的“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扬州清明》中的“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蹭;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人”。这些貌似传统古文的结构形式,字数对应工整,但音律散漫,语法也不相符。在整个场景描写中,这种方式如画近景一般,一点一线,面面俱到,丝毫没有因为唐宋古文在语言形式上的规范而导致其对内容的束缚。合乎规范的四六句式和离经叛道的内容形成鲜明反差,由此表现出一种落拓不羁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种通过节奏创造而表现情感的语言艺术,才把对象写得神气俱现,个性尽显。      二、意象      如果说语言是文体的最基础的层次,它是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那么意象则是文体最核心的部分。意象创造有赖于具体的语言组织,通过语言这种创造的“像”,以表“意”。但“像”与“意”之间并没有明确固定的相应关系,而是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需要作者与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才能完成“像”与“意”的衔接。   (一)场景式意象。   即通过多个物象的组合构成一个场景,在整体中共同表现着主观的情感。此时单个物象不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物象对照映衬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主管意境。对场景物象细致的独特提炼与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凸显了作者主观明显的态度与倾向。   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