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一场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和 文化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1)性质: 4.(前期)评价 (2)积极性: ①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 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专制主义; ③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④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⑥推动了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⑦推动了文化平民化; ⑧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并培养骨干力量。 (3)局限性: (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极端倾向; (2) 没有明确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3)主要局限于知识界,脱离工农群众。 小结: 近代化(纵向): 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文化转型 极端化(横向): 割裂历史、否定传统、盲目崇洋 (2013年江苏高考7题)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的运动。”据此作者主要强调这场运动是要 A.彻底割裂旧传统文化 B.实现中国文化全盘西化 C.建立适合国情的新文化 D.革旧纳新建立近代新文化 √ √ 陈独秀年谱(1879-1942) 39岁(1918)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此时的活动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推动新文化运动由前期(1915——1919年) 转入后期(1919年以后)。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后期) 1.背景: (1)外因:十月革命胜利,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 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和道路;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3)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4)思想基础: 前期动摇封建正统思想地位奠基; (5)实践基础: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6)根本原因:中国革命的客观要求; (7)经验教训:前期思想存在不足(极端、救人多过救国) 2、过程 (1) 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影响 (1)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出现; (2)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3)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文化运动前后两个阶段(以1919年为界)的对比 1、背景: 同:都是北洋政府统治;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辛亥革命反封不彻底 不同:后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下开展。 2、倡导者:前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分子为主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转变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起领导作用。原因都是 “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3、指导思想和宣传内容:前期以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 指导倡民主反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供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4、性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但前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文化范畴。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属于无产阶级新文化范畴,不但反对封建主义,还要反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5、影响:都推动思想解放和启蒙,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但前期最主要功绩是动摇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两者关系来看,前期为后期奠基。 1、新文化运动知识图解: 前期(1915-1919) 以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后期(1919-1921) 斗争矛头直指 儒家传统道德 ①思想革命 ②文学革命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 2、“新”的表现:资料 P180 3、五四新文化运动: 不能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直接分开来说,他们在一定 程度上是一场运动,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 但如果真的要把他们区别开来,只能说他们所处的时间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