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症状学.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呼吸系统症状学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王红宇 一 发热 二 咳嗽 三 喘息 四 呼吸困难 一 发热 ㈠一般概念 ⒈定义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当小儿肛温37.8 ℃,或舌下温度37.5 ℃,腋下温度37.4 ℃即为发热。目前以腋温为标准,但肛温准确性好。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小儿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 影响体温的因素:高温环境,过分保暖,新生儿,早产儿哭吵,喂奶,运动等。不超过正常1℃。 ⒉发热分类 ⑴时间 短期发热: 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内 长期发热: 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 ⑵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双峰热、不规则热、波浪热、双相热等。 ⑶ 体温状况: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体温不升:低于35 ℃。 ㈡病因 ⒈感染性疾病 最常见病因。局部,全身。 ⑴病毒:呼吸道感染,肠炎,传单,病脑,乙脑,肝炎,艾滋病等。 ⑵细菌:呼吸道感染,肠炎,尿路感染,中耳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化脑,皮肤局部化脓等。 ⑶真菌:新隐球菌脑膜炎,肺炎,真菌性败血症,阴道炎等。 ⑷支原体:支原体肺炎(发热,持续剧烈咳嗽,同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其病程自数日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之久。)结膜炎,成人生殖器感染。 ⑸衣原体:肺炎,结膜炎,尿道炎 ⑹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⑺螺旋体: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 ⑻寄生虫 :疟疾,滴虫,血吸虫,肺吸虫等。 ⒉非感染性疾病   ⑴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脂腹炎,药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   ⑵肿瘤与血液病:恶性肿瘤,白血病,霍奇金病,恶网,恶组等。   ⑶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亚型缺乏症,胸腺发育障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艾滋病,脾发育不良等。 ⑷产热散热平衡失调: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⑸体温中枢调节失常:暑热症、颅脑损伤、脑瘤、脑发育不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⑹组织破坏和、或坏死:严重损伤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等。 ㈢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热是一个症状学诊断。病因诊断是重点难点。 诊断步骤 ⒈病史:  年龄、起病缓急、病程、有无畏寒或寒战、大汗、伴随症状如头痛、腹痛、胸痛、关节痛、咳痰、咯血、便秘、腹泻、尿频尿痛。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 ⑴年龄 新生儿:急性感染:肺炎、脐炎、脓疱疮、结膜炎、败血症,捂被等。 婴幼儿:急性感染:呼吸道、中耳炎、消化道、败血症、化脑,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传染病等。 ⑵季节和流行病学史 春季:各种传染病:麻疹、风疹,流脑及腮腺炎(冬春季)等。 夏秋季: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乙脑等。 是否接触动物 是否去过疫区 ⑶既往史 风心、先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金葡败慢性肺炎—肺脓肿、支扩 败血症—迁延性脓肿:肝脓肿、 纵隔脓肿 ⑷热型对诊断的意义 ①稽留热:发热持续在39℃以上,每日体温波动在1℃以内。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伤寒、副伤寒、鼠伤感、金葡菌、大叶性肺炎等。 ②持张热:每日体温波动在2℃以上。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风湿热、幼年性内风关、结核病等。 ③间歇热 :发热39℃以上,经数小时下降至正常,经1至数天又再次发热。多见于间日疟、三日疟等。 ④双峰热: 在24小时内有两次波动,形成双峰。多见于脊髓灰质炎、黑热病、恶性疟原虫、大肠杆菌败血症等。 ⑤不规则热: 体温变动极不规则,高热持续时间不定,每日体温波动的范围也不定。此种热型可见于风湿热、脓毒败血症、结核病、支气管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恶性疟疾免疫缺陷病反复感染等。 ⑥波浪热 体温数天内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日后体温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正常水平,经一段时间间歇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程波浪式。可见于布氏杆菌病、霍杰金、周期热。 ⑦长期低热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