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原:街的故事
《田野调查》课程读书研究报告报告题目太原:街的故事作者姓名常忠皓班级学号人教131班 2013214013学科专业人文教育所在学院人文学院任课教师王才友提交日期2014年12月评定成绩资料:太原区域街道名称由来“太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此后的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但仅为地理上的泛称,并非专指一地,其实际处所不尽相同。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此乃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晋阳(太原)古城979年被宋太宗烧毁,后就搬到唐明镇(就是现在的旧城街到庙前街附近),后来逐渐扩大为今天的市区规模。太原出过很多皇帝,按风水学说,太原北面的系舟山是“龙角(龙头)”,南面的龙山、天龙山是“龙尾”,太原是“龙身”,宋太宗怕太原再出皇帝,所以就切掉龙头龙尾---派士兵铲去上述山的山头,并在太原城中建丁字街就是为了“钉”住龙脉。 尖草坪原来是太原城北面的荒地,多生野草,据说叫菅草,既草菅人命的的那个菅草,由于是生僻字,人们误传成尖草,所以就管这一带为尖草坪,太钢70年前开发此地建设工厂,宿舍,渐渐繁荣起来。 万柏林得名于阎锡山的坟墓,他在太原时就想死后埋在那里,他小名万喜子,所以有个万字,他字柏川,所以有柏字,因为帝王坟墓叫陵,圣人的叫林,官员的叫墓,百姓的叫坟,而他自认为是山西在关公之后的又一个圣人,所以有个林字,合起来就是万柏林,基本跟柏树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坟地肯定有松柏的,因为他1949年后去了台湾,实际坟地就没有建。 亲贤乡、村名。古称凤凰村,道光《阳曲县志》记名“亲贤村”,取《四书》“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之意。现为中国十佳小康村。 大、小王村村东有明颖国公傅友德墓,俗称王墓,故名王村。傅墓丘大于小王村的坟墓,称大王村,后出现小王村。 后王村清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原名沟子里村。民国初年,由于该村与小王村均属大王村管辖,而且该村建于大、小王村之后,故名后王村。 前、后北屯清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载名前北屯村。据传:明朱元璋在位时,在此实行驻军屯田政策。军队分驻南北两部分,称南北两屯,北屯分为两个自然村,按方位名分前、后北屯。 瓦窑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修惠明寺塔,取其地之土作瓦,而工匠用以烧制砖瓦,渐定居成两村,按方位称北瓦窑、南瓦窑。 千峰路原系农田耕地。一九五六年,随着太原工学院的兴建而开拓成路。因驻有太原工学院,群众习称工学院路。一九八二年太原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厅60号文件以石千峰(是西山的顶峰)命名为千峰北路。 “下元”雍正年间,古交的磨石村和北石村的刘、王两人来柳圪垛的下处定居,种菜成园,故名下园,后来俗称为下元 神堂沟村:村址在土沟内,因距沟一里处有“龙泉寺”,寺内设有神堂,故名。 沙沟村:因原村址在九院沙河沟壑中,故名。 罗城村:以城为名。《五代史》:“周师攻北汉,栅木为城,谓之罗城。”《读史方舆纪要》载:龙山城,宋毁,“西南外有罗城,以御西山之水,俗呼为长龙城,今有罗城镇”。清《太原县志》记作:罗城村,在县西北。 城北村:因处于晋阳古城西城之北而得名。 兴化村:在南堰村以东。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里陆续新建起太原化肥厂,太原化工厂,化二建,化工设计院等化工企业。为了解决部分家属在外地农村的老职工两地分居问题,经同意于90年代成立了兴化村,喻“振兴化学工业”之意。 北肖墙明晋王府宫城外围筑有萧墙。据河晏集解引郑玄曰:“萧之言萧也,墙为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是以谓之萧墙”,后简作肖墙。按方位分为:“东肖墙、西肖墙、南肖墙、北肖墙和上肖墙”。 文津巷西为山西大学(即现太原师专),东可达文庙,是文化荟萃之区,故名文津巷,清乾隆时,在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建文津阁藏《四库全书》,从此“文津”二字为世沿用。 半坡街处宋建太原城内子城的西城墙遗址。宋、元时期子城被毁,西城墙圮为土坡,称半坡,形成街巷,以半坡而名。清末称半坡街,民国有半坡东街、半坡西街,并派生有半坡北巷、半坡南巷。今有半坡东街、半坡西街及派生街巷6条。 羊市街古为买卖羊的集市,分东羊市、西羊市。清代称东羊市街、西羊市街。1958年,东羊市并入钟楼街,西羊市街改称羊市街,习惯上仍称西羊市。 东夹巷明朝晋王朱棡在太原城筑起一座方形宫城。该处原是晋王府城正门(南华门)东面的夹道,故名东夹巷。 精营街,是明晋王朱棡的宫城所在地。这座豪华的宫殿,在清顺治三年(1646)焚于大火。雍正、乾隆间在废墟上修建房舍,驻扎“绿营兵”,在太原的叫“精骑营”,久之,简称为“精营”。清中叶后,始建民宅,形成街道。有精营中正街(并入五一路),精营西边街,精营东边街,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