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书名意思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童年往事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可以说这是一曲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讨论并归纳: 作者用“从……到……”的词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同时也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空间变换(地点变换)为顺序记叙的,在内容就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1段中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明确:“似乎”用来说明离开百草园已经多年,印象模糊,“我”恐怕记忆不真;“确凿”,表明 “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记忆犹新,留在脑海里的印象确实如此。 第二段描写的景物,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4)泥墙根一带有什么趣事?(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①听蟋蟀、油蛉弹唱 ②翻砖找蜈蚣 ③按斑蝥 ④拔何首乌 ⑤摘覆盆子 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第9自然段有何作用?怎样理解三个“也许……”句? 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 三个“也许”句,表达了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3—6自然段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看 罩 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三味书屋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环境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局部探究(三味书屋部分) (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3)文中作者如何描写寿静吾老师? 由此可见,寿镜吾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小结: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和蔼的人,不过,因为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所以也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鲁迅先生在“恭敬”他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 返回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