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宝丰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doc

宝丰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doc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丰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宝丰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实施方案 (2014年—2016年) 宝丰县水利局 河南利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工程概述 2 1.1 基本情况 2 1.1.1 自然概况和地理位置 2 1.1.2 水文气象 2 1.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 1.2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8 1.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状况 9 1.4 试点任务及拟通过试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12 1.5 开展改革试点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13 第二章 试点县实施计划 15 2.1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15 2.2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15 2.3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16 第三章 试点内容及对策措施 18 3.1试点任务及措施 18 3.1.1改革项目实施方式 18 3.1.2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 19 3.1.3创新运行管护模式 21 3.2 工程试点范围及类型 23 第四章 预期成果 32 第五章 保障措施 34 5.1 加强组织领导 34 5.2 体制机制创新 34 5.3 资金投入 35 5.4 规范考核监管 35 5.5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6 第六章 进度安排 37 前言 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和效益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经多年不懈努力,我县建成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乡村水生态环境,保障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奠定了基础。然而,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管护乏力、效益衰减等,严重制约着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为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行稳定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新机制,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根据2014年中央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述 1.1 基本情况 1.1.1 自然概况和地理位置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外方山东麓,北依汝河,南临沙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13°18′,北纬33°47′~34°02′。东和东南与平顶山市郊区接壤,南和西南与鲁山县及平顶山市西区相连,西北与汝州市交界,北和东北与宝丰县毗邻。东西长54km,南北宽27km,辖1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1个办事处。总面积722km2,其中城区面积12.7 km2。 1.1.2 水文气象 宝丰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可利用价值较高。年日照时数2237小时,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14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30.6mm。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丰贫差异较大。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降雨量和雨势同期,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宝丰县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有降雨入渗,灌溉渗漏、沟河侧渗等。山区地下水受构造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成泉流出,县北部及东北部河流冲积平原去,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大,颗粒粗,透水性强,水量比较丰富,出水量为20~50m3/h。 宝丰县多年均降雨量730.6mm,但整个项目区时空分布不均,旱灾几乎年年发生,一年中七、八、九月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60%。因此,冬春旱、夏秋涝,且涝中有旱,以旱为主成为项目区的主要灾害。据气象资料记载,该县的农作物在3~10月生长期内均发生干旱,其中春旱频率最高,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大多数春旱年之前的冬季少雨雪,甚至自秋季就少雨。 1.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一、工程地质 (一)地层 宝丰县地层具有典型的华北型沉积特征,现将区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寒武系(∈):区内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总厚408~798m。 ①下寒武统(∈1):分辛集组和馒头组。主要由各种杂色砂岩、页岩夹薄层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等组成,总厚128~139m。 ②中寒武统(∈2):分毛庄组、徐庄组和张夏组。主要由砂质页岩、页岩夹泥质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等组成,总厚209~402m。 ③上寒武统(∈3):分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主要由灰色、灰黄色及灰白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总厚71~131m。 (2)奥陶系中统(o2):多为第四系所覆盖,总厚114~211m。下部为下马家沟组,由灰黄色薄~中厚泥质灰岩、白云岩和致密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底部含白色硅质砾岩;上部为上马家沟组,由黄色、粉红色中厚层泥质致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层。 (3)石炭系(C):区内石炭系地层发育,但出露不多,分为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粉砂岩,灰白~灰黄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中厚层状,钙质胶结,岩石坚硬,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段为铝土页岩,青灰色,节理不发育,沿走向相变为巨厚层铝土泥岩,手捻滑感较强;上统太原组: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