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尝败绩
第二章 CHAPTER2
初尝败绩
引 言
刚刚开始自主研发的华为,步履蹒跚地在1993年步入了全新的领域:电
信局用交换机。从“单位用交换机”到“电信局用交换机”,就差了两三个
字,可无论是产品的技术要求,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有天壤之别。
“无知者无畏”,华为血气方刚的研发团队,刚刚在自主研发“单位用小
交换机”的胜利中尝到了甜头的华为年轻人,无畏地进入了“电信局用交换
机”市场。
然而,一开始华为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却一败涂地。一意孤行,结果却
是一败再败。
企业活下来之后做什么
在“天才”郑宝用的带领下,华为在1991年开发出了自己的空分用户交
换机HJD48系列产品,并利用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1992年,凭借自己开发的HJD48 空分用户交换机系列早期的单位用户
机产品,华为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自主研发的决策被证明是正确的、有
效的。
第二章 初尝败绩 25 •
1993年年初,在深圳蛇口的一个小礼堂里,华为召开了1992年年终总
结大会,全体员工参加。当时员工有270 多人,大家第一次目睹任正非满脸
沉重、噪音沧桑地流露真情。会议开始后,只见任正非在会上说了一句“我
们活下来了”,就泪流满面再也说不下去,双手不断在脸上抹着泪水。一个
堂堂的中年男人,和一帮年龄只有他一半的年轻人,一起奔波在市场的一线、
生产的现场,为了企业的生存什么都干过;他为了企业的生存所付出的艰辛、
所承载的委屈之重可见一斑。
为了纪念“我们活下来了”,任正非还特地到香港定制了100枚金牌,发
给在公司最艰难时刻不离不弃,共同努力的100位优秀员工以及香港鸿年公
司。辛苦归辛苦,钱已经挣到了,1993年,不到200人就有了过亿元的销售
额,华为下一步该怎么走?有人提出大家辛苦了这么多年,该享受享受了,
把挣来的钱给大家多分点奖金。
但英明的企业家总是能在自然选择之上,做出必然的选择。任正非没有
把挣的钱分了,也没有简单地谋划将销售额再增加一两倍,而是做出了一个
大胆、有挑战性的决定:开发局用交换机,进军公用电话电信领域。
事实上,自主研发局用交换机设备的工作,1992年就已经开始了,对于
当时只有100多人的小企业,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华为以前做代
理的产品以及自主研发的HJD48都是用户交换机,主要面对的是各种事业单
位、企业等机构,是电信网络的终端用户。用户交换机的客户是各种各样的
个体单位,一个设备最多开通1 000用户,销售分布较广,单次销售数量小。
而局用交换机的客户就是各级的电信运营商,客户数少但销量大,如北京海
淀区一个地区的电信运营商至少需要开通几十万用户;交换机是按用户数来
计算设备价格的,搞定一个地区的电信运营商产生的销售量,就相当于几十
家不同行业或地区的单位,因此,局用交换机的销售额远高于用户交换机。
但要进军局用交换机,不仅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更面临市场关系要另起
炉灶的难题。用户交换机的购买客户是各个公司或单位,而局用交换机的购
买客户是邮电部管理下的电信局。华为1992年以前没有做过电信局的生意,
缺少客户积累,没有面向这种大客户的市场销售经验。
• 26 第一篇 创 业 篇
更为重要的是,在局用交换机领域里,华为面临的竞争对手与单位用交
换机的竞争对手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个领域里的竞争对手全是世界上
最知名的通信巨头,如美国的ATT 、日本的NEC 、法国的阿尔卡特、瑞典
的爱立信、日本的富士通等,它们在1993年时已在全世界拥有几十万名员
工,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元。在这个领域,华为将面临着比自己
强大数百倍的竞争对手。
综合评估,市场和技术的难度相当大,而资金问题更是火烧眉毛。20世
纪90年代初,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时期,像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根本无法从银
行贷到款。但任正非并没有就此止步,带领华为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局用交换
机的开发。
这是华为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电信设备供应商的
行列。公司不但把这些年挣的钱全部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而且向其他企
业以高利率拆借资金来投入。现在回头看,如果不是任正非的这个果断决策,
华为就会像许多当年生产用户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