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成语中的飞白修辞手法 (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园地成语中的飞白修辞手法 作者: 发布日期:2006-2-27 飞白,又名“非别”,是明知说错或写错而不予改正,有意将错就错,如实加以记录或援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都说,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和简练,似乎和飞白无关;但其实不然,有许多成语即因飞白而来,或包含着飞白修辞手法。 兹将成语中运用飞白修辞手法的情况按飞白的分类例述如下——— 一、语音飞白,就是由于咬舌儿、大舌头、口吃或方音等影响而发错语音,被记录或援用下来而构成的飞白。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被理解为是“卑贱者最聪明”或“集思广益出智慧”。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职业并不相同,三个臭皮匠怎么能跟军政大师诸葛亮在一起谈经论道、出谋划策、治国安邦并在军需用品上有木牛流马那样的发明创造呢?刘玉琴老师在《光明日报》2001年1月31日第B3版“文萃”副刊“语言谈片”专栏发表的《不是“皮匠”,是“裨将”》中指出,原来“皮匠”是“裨将”之误(显然属于语音飞白),“裨”是辅佐之意,即“副”或“偏”,“裨将”古代指副将。三个长期在诸葛亮身边工作,与之合作共事的副将在集思广益时,当然就有了与诸葛亮作比的可能。无独有偶,李耕拓老师也曾在《语文月刊》1997年第7期第43页上发表《“名列前茅”的“茅”何所指?》的文章,指出许多人都想当然地把“茅”当成茅草,但世上又哪里有举茅为旗的呢?原来清代文字学家王引之早已指出:“‘茅’字当读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茅”其实通“旄”,因此“前茅”就是“前旄”,前军所持之旗也,引伸则可指先头部队。又如“飞熊入梦”,语本《史记·齐世家》:“西伯(即周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宋书·符瑞志上》:“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飞熊,本作“非虎”,后作“非熊”,讹作“非熊”。原指周文王梦见而得太公望,后来比喻圣主将要得到贤臣的征兆。又如“纥字不识”,指不识字,语本《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臧武仲,名纥,音恨发切。唐时有误读为核者。萧颖氏曰:‘汝纥字也不识耶!’俗言瞎字不识,又纥字之讹。”再如“逃之夭夭”,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原来形容桃花繁茂,色彩鲜艳。后人用“桃”、“逃”的谐音,作为“逃跑”的诙谐语,形容人溜走了或逃跑了。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成语中的许多通假字其实就不妨当作语音飞白来理解,如“无妄之灾”就是“毋望之灾”,指意外的灾祸,而“无妄之福”则是“毋望之福”,指意外的幸福;其他如“流言蜚(飞)语”、“功(工)到自然成”、“击其犹犹,陵其与与(豫豫)”等等亦然。 二、字形飞白,就是因字形相近而读错或写错,被记录或援用下来而构成的飞白。如“三豕涉河”,语本《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晋师己亥涉河也。”用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又如“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语本《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因“丁”与“个”字形相近,“丁”为“个”字之误,后来因称不识字为“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又如“舄乌虎帝”、“乌焉成马”、“乌焉鱼鲁”、“鲁鱼帝虎”和“乌焉亥豕”均是比喻错别字的成语,因为舄和乌、虎和帝、乌、焉和马、亥和豕以及鱼和鲁,形体相近,往往写错。再如“列风淫雨”,比喻错别字连篇,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三、语意飞白,就是记录或援引说话人或写作者误解或曲解而构成的飞白。譬如过去有个笑话,说有人做《项羽拿破轮论》云:“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不能拿哉?”成语而语意飞白,如“郢书燕说”,语出《韩非子·外诸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之学者,多似此类。”又如“丁公凿井”或“穿井得人”,语出《吕氏春秋·察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于井中。’有闻而传之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原来丁公每天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后在家中凿一井,节省了一个劳力,因此他说:“凿井,得一人。”后来以讹传讹,被说成是从井中得一人,比喻传闻不可信或以讹传讹。 ●比喻 ??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