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及其词作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docVIP

李清照及其词作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及其词作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 赵丽娟 【内容摘要】:李清照的词大都具有天然的柔婉纤细的女性特征。她的这些艺术构思对曹雪芹笔下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关 键 词】:敏感 才艺 封建礼教 古时候的闺秀名媛,在满腹忧愁无处诉说时,常将一腔幽情倾泻于纸上。中国文学史上最缺乏女性文学的创作,几位女作家,如汉之班昭、蔡琰,康之薛涛,清之王照圆、席佩兰等,在文学史上斐然有名,但均比不上李清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北宋元丰七年(1084)生于济南。其父李格非是继“苏门四学士”之后的“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少年时代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学气氛的家里。十八岁时,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缡。 前期的李清照虽遭父亲、公公被诬等痛苦挫折,也曾有过和丈夫小别而感到孤独忧愁,但总的来说生活是较为安定美好的。但靖康之难(1127)的发生,成为李清照人生历程中的转折点,她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悲惨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把它的词截成两片不同的染色。前期的词写的都是童年的憧憬,少女的情怀,初恋的生活;后期都是奔驰的孤苦,孀居的凄凉,颓废的晚境。 李清照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非凡的才华。其词的成就曾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佩服,因而被认为“压倒须眉”的杰出女词人。她善于在词中抒发真挚的爱情,描绘女性心理情态的真实美——细美、柔婉、深挚、缠绵。 从某种程度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对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 李清照是一个“柔”而“韧”的女性。这样一个潜心书史而又才华横溢的女人,当她被关在“寂寞深闺”里的时候,自然会从花的凋谢,感到自己的青春已逝,会兴起惜春怜花却也是怜已的感情。恐怕《红楼梦》中林黛玉作《葬花词》也太抵是为自己与花相似的命运而伤感。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风往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谁多愁”。李清照随宋室仓皇南渡后,到处逃难,至金华,才定居下来。几年来,颠沛流离,备尝艰辛。特别是丈夫死后,更给她带来了难言痛苦,使她后期的思想生活的。而这与“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1]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柔肠一寸愁千缕”,家破之悲,孤独之哀,如潮涌来,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常常是新愁未消,旧恨复起。经过多年流离而客寄他乡的女词人感到归宿渺茫,发出“人在何处”[2]的叹息。对一切。对一切事物抱怀疑态度,情绪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显得多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将一个过着寄篱生活的女人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了。凄然寡欢、惨然抑郁的心境,总未免令人伤神。偏偏又遇上阴晴不定、冷暖无常的天气,就更感到难以调养身体了。表面是写天气的变幻无常对身体的影响,实质上仍然在写“愁”。如果是身体健康的人,对那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感觉;只有弱不禁风的人,才这样敏感。这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红楼梦》中“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来。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常年四季“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黛玉不也是一道秋冬两季就病情加重吗?愁伤神,忧损体。林黛玉的瘦弱不正是和她委身忧虑的生活有关吗?孤零、苦闷的生活造就了道出“绿肥红瘦》[3] “人比黄花瘦”[4]的李清照。以“瘦”花、“黄花”比人,既表现出人的形体消瘦、憔悴,还可说它与林黛玉有“神似”的地方。黛玉有“葬花”这一行径,比所有其他行为都更能把她“孤标傲世”的性格揭示出来。而李清照词中的“黄花”从来都是高洁雅士的象征。也只有黛玉这样一个爱美、脱俗、细心、清高、多情而又才华出众的人才有资格与“黄花”相配。由此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情丝如缕、苗条消瘦的黛玉形象。 封建主义的时代,个人存在的价值是被否定,尤其是妇女缺少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被束缚于封建主义礼教的桎梏。李清照的词是传统的闺怨春愁题材,但文字风格却清新俊逸,艺术结构风格单纯、纤细、曲折,创作了低沉伤感、情致哀婉、感人至深的富于女性特征的易安体。 由于李清照有独特的人格思想,她对于物质世界的任何一面都是敏感的,色、声、香、味和爱构成了她词作的经纬。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正是爱邓易安体“敏感”这一特征的影响,才使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一般情况下,林黛玉的“愁”字是缘于“伤春的悒怅情怀”。春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美妙青春的象征。春光的逝去,也意味着青春年华的流逝。而这些正源于李清照的词作。如“梨花欲谢恐难禁”[5]“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6]“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7]“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8]“髻子伤春懒更梳”[9]等,构勒出一幅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