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探究实验《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创新体验.docVIP

模拟探究实验《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创新体验.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模拟探究实验《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创新体验 【摘要】 在《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摒弃繁琐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用简便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做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准备实验快捷,重复利用性强;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操作简洁,便于统计,减少出错;利于展示和评价;便于资料积累和资源共享。 【关键词】创新体验;模拟探究;实验 ;保护色;形成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中的模拟探究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理解保护色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意义。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可以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并且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通过案例分析、思考、讨论与交流等教学环节,认同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关注环境问题,自觉主动的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习惯,增进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我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性的设计实验方案”,谈一谈自己的体验。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60页为《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这一模拟探究实验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且指出学生可以参考该方案“制定适合自己的探究计划”。 1.这套方案的具体操作过程 1.1 准备一块面积为0.8米×0.8米的彩色布料和1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 1.2 以小组为单位,5-6个同学为一组,推举一人为组长。 1.3 组长在桌子上展开布料,作为生物的“生活环境”,并检查小纸片,记下纸片的颜色(小纸片的颜色代表某种动物不同的体色的变异类型)。 1.4 组长是监督人,其他同学都是“捕食者”,他们的“猎物”是小纸片,组长时刻注意“捕食者”取出的“猎物”数和剩下的“猎物”数。 1.5 “捕食者”事先背对桌子,组长将小纸片均匀的撒在布上,不要使小纸片粘在一起。 1.6 每个同学想象自己是“捕食者”,小纸片是你的“猎物”,彩布的背景是你的生活环境。你每转向桌面一次,选一张小纸片(只用眼睛判定它的位置),把它拿出来放在另一只手中,然后继续转身选取,直到彩布上只剩下25张小纸片,组长通知不再选择时为止。注意:“捕食者”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 1.7 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1.8 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的相同。在每个“幸存者”下面放上3个从老师那儿拿来的备用小纸片。 1.9 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的步骤。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1.10 按上面的步骤实施计划并将数据统计在表中。 2.这套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2.1 实验准备非常繁琐。教师除了要准备一块彩色布料以外,还要手工制作至少2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包括备用的),并一一统计。如果小纸片的颜色种类过少,显然会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室至少需要5种颜色的彩纸。这样仅仅准备了一个小组的实验材料。如果5-6人为一小组的话,全班应分为10个小组,教师就要按照上述要求准备10套实验材料。 2.2 操作不方便。用过这套实验方案的教师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小纸片并不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布料上,它会随着学生的来回走动飞到地面上,或者在学生模拟捕食者“捕食”的过程中粘在衣袖或衣襟上。 2.3 平面实验,不便于展示、评价和交流。布料平铺在桌面上,统计数目的时候学生围观,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很不方便,也不利于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经过我略作提示,有的小组很快就提出来:在计算机上进行这次模拟探究实验一定方便快捷许多。于是,我特意让这些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表达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3.修改后的实验方案 3.1 打开计算机,按如下操作制作幻灯片:用自选图形绘制一张“小虫”图片; 通过复制、粘贴制成50张,并分别赋予不同颜色,其中包含绿色。(注意:在幻灯片中制作时应设置“小虫”图片边框为“无色”);这样,不同颜色的“小虫”代表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绿草地”作为“小虫”的“生活环境”。 3.2 以小组为单位,5-6个同学为一组,推举一人为组长。 3.3 组长负责操作计算机,其他同学都是“小鸟”,他们的“猎物”是“小虫”。(组长不必时刻注意“小鸟”“捕捉”的“小虫”数和剩下的“小虫”数,只需监督“小鸟”在第一反应时间内“捕食小虫”即可。) 3.4 “小鸟”事先背对计算机,组长打开幻灯片。(注意:应使用幻灯片制作状态,不要使用放映状态。) 3.5 每个小组的组员排成一队,想象自己是“小鸟”,幻灯片中的彩色图片是你的“猎物”,幻灯片中的背景是你的生活环境。当“小鸟”转

文档评论(0)

xeve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