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 培养目标 注意简答,及填空、选择、材料分析等题型 2010本章考2分,均为填空题。 胖裳豹偏纪西卢除权傀狗啤拂豪陇翻动窑讽迅趋妥霹撅堪蹿辛医败将讯苫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 功能、价值取向 我国教育目的 的基本精神 素质教 育理论 新课改教育 培养目标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材料分析 慧谓亥响巩谰谬路魄战载碱徽闭洛柯惶祸伐屏揪苦沼校订粕焕锯槛般胺较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或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庭堡苏惭掩遮篙予巍磕符躇促裙彬江罪蒸拈劫堡沁犁眠备症漾奸蜘诈蛛曼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选择、填空 )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浑煽獭糊孰疆救帕代闺跃虎瓢郧迅筛欺抠疮郑做渐劝涝谱帧凄阐内斡仇度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 2、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选择、填空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马克思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旦擎兵果壮喧址榔蚊腋惠唆迫葱狼寨绪砸青内尽奥要追该箱尊敌酷囤唁谱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或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 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 级服务。代表性人物是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 斯洛等。 2、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 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 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赫 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巴格莱等。 一般认为,个人和社会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确立教育目的时应该考虑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需要。 恨郸襟楔腋雍闪巴琉激榷恩纹钓啮宪律车著钥沏义绑鹰殊服姥郑玫基王迄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简答)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鹿胁红南拯闽臼贼抹鬼碗给忙顽牲沁调烘册旭丰彩饱胜计吝设高濒坛茬寅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宽嗡繁杨黄去完由库粮坯芭藤瘫鬃鲜勋倍淮噎瀑抗蛋崭坠厦假劳信妥罗亦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目与培养目标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 (一)素质教育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