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模式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模式;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系统理论;;(一)系统的概念和种类;(二)教学设计是系统科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设计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教学系统。;二、传播理论;(一)首先,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Who ; 布雷多克(Bradock)1958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7W模型,因此教学传播过程又增加了以下两个要素: ;(二)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贝尔洛的SMCR传播模型(1960年);(三)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在1954年提出的模型也强调了传者与受者都是积极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新型传播模型的核心是在传播过程中建立了反馈系统。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师生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通过反馈环节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如传播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媒体分析、效果分析等研究成果也在不同程度上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所吸收。 ;三、教学理论;(一)首先,教学设计的产生是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四、学习理论;2、发生学习的三个条件:;3、学习理论的功能(P29);(二)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②代表人物及观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对条件作用的断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 在一起,把大多数行为看作是对 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甫 洛夫不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 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 为。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 反射分两类: 应答性行为—应答性反射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反射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 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 作性行为。;2、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 包括三个分支学派:;①信息加工理论;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Piaget 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Ausubel 1918—2008)美国心理学家、学者。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综述:;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模式;(三)教学设计模式的类别:;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一)ID1与ID2;肯普模式;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 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③ 评价:;4)迪克—凯瑞模式(W.DickL.Carey) (P48);2、ID2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 ;3)说明:这三个阶段与迪克——凯瑞模式的三个模块相当,且各模块中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不同在于:;4)评价:;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ID模式;建构主义的ISD模式) ; 优点:把学生的学作为设计焦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则起到指导学习与促进的作用。;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ID模式(主导——主体模式;双主模式) ;小结:;第一、二章复习题;;三、简答: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