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的形成与分布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土壤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分类 本章分三节讲述: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第二节 土壤分类 第三节 我国土壤资源分布概况 分述于下: 山地土壤(mountain soil),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土壤也呈带状变化(变化规律同水平地带性由南而东北)。 三、土壤垂直地带性(soil vertical zonality) * * polypedon 母质 生物 气候 地形 时间 人为活动 土壤形成因素 (soil-forming factor) 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中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同等重要和不可相互代替 1 母质:是指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土壤矿物质是从母质继承过来的,二者存在“血缘”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母质不同的土壤性质可能存在很大的区别,如基性岩发育的土壤较肥沃,母质深色矿物多,含养分多,酸性岩发育的土壤养分少,但钾丰富。酸性岩母质发育土壤,本身盐基少,在强淋溶条件下易形成酸性土。而基性岩或石灰岩发育的土壤,由于富含盐基,延缓土壤的酸化过程 砂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 2 气候 (水热条件) 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 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生物因素: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 主要的是高等绿色植物通过选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并在死亡后积累在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及小动物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养分,同时还合成稳定的腐殖质物质。 3 生物因素 4 地形 地形主要是影响水热条件及母质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土壤的形成   在较高的地形部位,部分降水受径流的影响,从高处流向低处,部分水分补给地下水源,土壤中的物质易遭淋失; 在地形低洼处,土壤获得额外的水量,物质不易淋溶,腐殖质较易积累,土壤剖面的形态也有相应的变化。 随海拔增加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引起土壤变化。 阴坡:冷、湿; 阳坡:干、热 5.成土时间 ( time factor ) 土壤是一个历史自然体,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时间因素可体现土壤的不断发展。 成土时间长,受气候、生物作用时间长,与母质、母岩差异大;反之亦然。 土壤年龄(soil age) 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1)、绝对年龄(absolute age):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2)、相对年龄(relative age):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人类活动(humans activity)  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但它与其他五个因素有本质的区别 : 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 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会破坏土壤。 二 土壤形成过程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系指在大陆和海洋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过程。陆地表面的岩石,经风化作用变成细碎颗粒,并释放出可溶性物质。部分碎粒和可溶性物质,经降水冲刷和淋溶,随流水最终流入海洋,沉积至洋底,形成各种沉积岩。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由于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海洋底层的岩石又上升为陆地,岩石再次遭受风化。 生物小循环---是指物质和能量在土壤与生物之间的流动 (1)地质大循环涉及空间大,时间长,植物养分元素不积累; (2)生物小循环涉及空间小,时间短,可促进植物养料元素的积累,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元素发挥无限作用。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物 主要成土过程 (1)有机质的积聚过程 漠土有机质积累 1% 草原有机积累--较旱,生长量少,好气分解,有机质少1-3% 草甸有机积累---- 土壤含水量高,有机质生成量大,嫌气分解慢,含量高3-8% 林下有机积累--有枯枝落叶层 高寒草甸有机质积累--有一个毡状的草皮层,表层有机质可达10%,土层浅 泥炭有机质积累--沼泽条件下的积累 (2)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又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前者是由于某一层次水热条件好,化学风化作用强,形成粘粒多,但由没有发生随水移动,从而形成一个上下层都粘的层次。,而后者是由于 粘粒发生迁移然后在下层一定深度淀积。温带半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