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问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学系统包括哪些基本因素和基本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世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学科前时期(19世纪60年代前) 1、古代:孔子《学记》、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等有了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2、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是裴斯泰洛齐于19世纪初首先提出来,后经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幼儿园教育学》1861)和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1835)等教育家的发展与宣传,于19世纪上半期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运动。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促进了对儿童、儿童心理和个性的关注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对教育理解特别是对儿童发展和教育关系的探讨;推动了教育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促进师范学校的发展。 (二)初创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其1913-1914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三大卷(人类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868年(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认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年卡列杰夫《教育心理学》主要以普通心理学研究中获得的资料来解释学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成体系。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格式塔)。 (二)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带动教育心理学的快速发展。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三)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 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计算机辅助教学 出现人本主义思潮—主张整体地研究人。 (四)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 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皮亚杰的研究、维果斯基的理论的影响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 (一)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在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主要参考了桑代克等人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实验材料。 开展了语文学科心理研究、教育心理测验的编制和教育试验探索。 (二)1949至“文化大革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 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全面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理论,同时开始了学习苏联的时期。在吸收苏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潘菽主持编写了《教育心理学》(1963)。 60年代后期,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教育心理学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几乎陷入了中断状态。 (三)8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在师范院校中恢复了教育心理学课程。 1980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修订后正式出版。1981年,冯忠良出版了《学习心理学》和《智育心理学》。 1982年,高觉敷等翻译出版了索里、特尔福德的《教育心理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 2、在研究领域上日益向纵深发展。 3、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4、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5、教育心理学越来越综合化和跨学科化。 本章思考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认为教学系统都应包含哪些基本因素和基本侧面? 2、列举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3、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 生物与社会意义 第二节: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第一节 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 人生在世,总是从事两类活动:一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二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前一类活动可以统称为工作,后一类活动可以统称为学习。 一、关于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反应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学习定义中的三个要点。 第一,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