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跨文化传播.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的跨文化传播

第四章 文学的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传播的分类 放送者:流传学 媒 介:媒介学 渊源学:接受者 第一节、传播的分类 一、本国文学在外国的传播: 可以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本国文学在世界文化割据中的位置,以及本国文学对世界的贡献和意义。 (一)中国文学域外传播历史悠久,积累深厚。 (二)中国文学域外传播经历了“艳羡—轻视—逐渐客观”的发展轨迹。 史景迁《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 艾田伯《中国之欧洲》 (1)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绝非单纯的文学问题,而是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 (2)应冷静审视中国文化在当代西方的重受重视。 (三)古典文学受重视,当代文学相对冷落。 顾彬 宇文所安 反映的问题: 1、当代中国文化的构成 当代中国文学中属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成分越来越少,属于西方的成分越来越多。 如果将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运用到我们的当下生活和当下的文化建设当中。 2、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的问题。 二、外国文学在本国的传播 帮助我们认识外来因素是如何丰富和改变本国文学与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国文学的发展和变迁,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着外来文化接受过程。 (一)晚清: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从晚清开始,而不是五四。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大量西方思想涌入,几乎任何一个现代文学流派,几乎每一个作家都和西方有联系。 1、矫枉难免过正 2、其中得失应引起今人重视。 (三)新中国成立——文革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俄苏文学成了主要的接受对象。苏联作家受推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思想浓厚的作家也受到重视 1、接受东西比较单一,而且为了和西方思想抗争,反而比当今更容易产生独创性作品。 2、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不能饶过这个时期 (四)20世纪80年代至今: 大量引进西方思想,固然丰富激活了当代中国文化事业,但跟风现象严重,鱼龙混杂,消化不良情况时有发生。 1、思考外来思想本土化问题。 2、努力从单向输入转为双向互动。 三、外国文学之间的传播: 难度极大,但值得尝试 第二节、流传的媒介 一、媒介的类别 (一)个人媒介 将一国文学传播到另一国的人(鲁迅、马可波罗、利马窦 ) (二)团体媒介 在文学交流上起到促进作用的文学社团,作家群体,以及书局等其他组织。 (三)环境媒介 由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文学沟通渠道。 丝绸之路 上海 二、翻译研究:译介学 翻译永远是文学交流最最普遍的手段 钱钟书:诱,媒,讹,化(翻译能起的作用,难以避免的毛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 (一)翻译的作用:诱和媒 诱:让译文读者读了译文之后进一步产生(用原文)阅读该作家和该国文学的欲望,乃至是了解该国文化的欲望。 媒:大多数人只能通过译本去读外国文学。 (二)文学作品的不可译性:讹 翻译作为一个媒介是就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但在转换过程中信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1、不同语言的特点让他们之间相互转化根本无法完全实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Upon those boughs which shake against the cold . 2、译者处于某种政治和道德上的考虑对译本进行歪曲。 朱生豪例 奥威尔《动物农场》《1984》 3、译者故意歪曲原文造成错讹。 林纾译 《滑稽外史》: “那格……始笑而终哭,哭声似带讴歌。曰:‘嗟乎!吾来十五年,楼中咸谓我如名花之鲜妍’——歌时,顿其左足,曰:‘嗟夫天!’又顿其右足,曰:‘嗟夫 天!十五年中未被人轻贱。竟有骚狐奔我前,辱我令我肝肠颤!’” (三)文学翻译的终级追求:化 歌德说译者的两个选择: 一是让外国的作家到本国来,这样,国人就会把他当作本国作家;一是让本国的读者到外国作家那里去,熟悉他的环境,文风和气质。 梁实秋让我们到莎士比亚那里去,朱生豪让莎士比亚到我们这里来。 比如《廊桥遗梦》(Bridges of Madison Country) (三)翻译在文学交流中的作用 1、催生新的思想 梁启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2、发展新的文体和技巧 第四节、流传中的变异和误读 一、变异产生的原因 (一)放送者本身提供了变异的基础。 (二)媒介的中转也必然产生变异 (三)接受者的接受语境也会导致变异的发生 二、误读的发生机制 误读通常是指对信息做出了错误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误读:在接受外流文化信息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歪曲式的解读。 原初视域(外来文化) 接受视域(本土文化) 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运用》 三、创造性误读 创造性误读:接受者通过吸收和改造异质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成果。 (一)庞德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Study with the sea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