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净的云辐射强迫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ppt

所以净的云辐射强迫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以净的云辐射强迫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同种类云的辐射特性不同,净云辐射强迫不同。 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对流云和高云,其深厚的云体对短波的反照率大,造成短波损失大,但由于其云顶高而云顶温度低,起截留地球表面长波辐射通量的作用保护长波,使得大气保留的长波辐射也大。在西太平洋暖池区,长短波云辐射强迫都很强但大小相当符号相反,其净的云辐射强迫几乎为0。 大洋东岸冷洋面上的低层云,由于云顶低对长波影响小,主要表现为对短波的反射。层状云以反射太阳辐射冷却地球为主,所以净的云辐射强迫值为负。大洋东岸的层云区都是较强的负云辐射强迫区。 高原下游的大陆性中层云净的负云辐射强迫的强度可以达到与东南太平洋地区冷洋面上层云净的负云辐射强迫相当的强度,中层云的强负云辐射强迫对我国华东地区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它改变了局地的能量平衡。在大多副热带地区,大气柱都是通过从大气顶获得的净辐射通量向高纬度地区输送能量。但在中国东部地区,为了补偿在大气顶辐射冷却的能量损失,大气柱不得不通过湿静力能辐合从周边大气获取能量,也就是说,副热带区域的长江流域大气是能量汇。 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典型特征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要点复习 周天军 E-mail: zhoutj@ /staff/ztj/index_c.htm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第六讲 云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层云 层积云 积云 云顶气压680hPa 雨层云 高层云 高积云 云顶气压680hPa-440hPa 深对流云 卷层云 卷云 云顶气压440hPa 光学厚度23 光学厚度3.6-23 光学厚度3.6 根据云的辐射特性分类 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对流云和高云 5个冷洋面上的低层云: (美国西海岸, 南美西海岸,南非西海岸,北非和欧洲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 长江流域的中层云 层云形成于稳定层结的空气中 典型云区 地球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射的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射出的长波辐射的平衡。 晴天平均向外射出辐射与实际状况平均向外射出辐射之差,即为辐射强迫,它表示的是该区域云的存在对辐射的影响。 反射太阳辐射,冷却地球; 吸收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通量,并向地面发射长波辐射,加热地球(被子效应) 云参与地球气候复杂的反馈过程 云辐射强迫 云辐射强迫 LWCRF = Fclr - F SWCRF = S(?clr - ?) Net CRF = LWCRF + SWCRF 层状云以反射太阳辐射冷却地球为主 高云起截留地球表面长波辐射通量的作用 暖池区的长短波强迫都很强但净强迫很小 大洋东岸的层云区都是较强的负强迫 长江流域的深厚层状云有很强的冷却作用 云的强迫和反馈 大洋东部冷洋面地区、西太平洋暖池、中国东部地区的云辐射强迫特征 层云与SST的反馈过程 低层温度升高? 低层稳定度降低 ? 层云云量降低 ? 低层相对湿度降低? 陆地层状云的正反馈过程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第九讲 中高纬度海气相互作用 气候系统中重要的对流过程主要发生在热带大气和副极地海洋 赤道 极地 盐析作用 热带外中纬度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特别是在冬季; 气候学研究中,为考察海表温度的异常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常利用SST强迫AGCM,这类试验假设了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洋对大气的强迫是主要的,而大气对海洋的反馈过程则可以忽略。这在热带海洋上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近似,但对热带外海洋、尤其是在冬季来说,则未必正确。 基本概念:感热、潜热通量 基本原理: 由方程可知,净海表热通量异常直接与表层海温的倾向变化相联系; 向下的热通量异常与SST倾向异常的显著正相关,实质反映的是大气对海洋的强迫(向下的热通量增多,SST呈增暖趋势)。 由感热和潜热的总体公式可知,如果SST异常自身和向上的感热、潜热异常呈显著正相关(或者说SST异常与向下的感热、潜热异常呈显著负相关),则实质反映的是海洋对大气的强迫。 判断局地海气相互作用是海洋强迫大气还是大气强迫海洋的方法 热带太平洋,能够通过“大气桥梁”,影响到热带外大洋的海温变化; 赤道中太平洋的冬季平均海温,通过“大气桥”,影响到随后的春季印度洋、热带大西洋、热带外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海温。 关于“大气桥”的总结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第十讲 大洋热盐环流 温度和盐度分布是区分大洋特定水团特征的主要物理指标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水团温盐特征不同 全球大洋最为重要的两个水团是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和南极底层水(AABW) 来自海表的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强迫是大洋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受海面风的应力作用产生的海流,称作风生流; 由密度梯度驱动的深层洋流,被称为热盐流。 研究热盐环流重点关注大西洋。大西洋热盐环流实际指大西洋经圈环流(MOC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