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歧义的类型与利用
歧义的类型与利用
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起源
歧义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做了不同的划分。赵元任(1959)根据此或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一定的语句中将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根据交际双方的主观意愿将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黄成稳(1982)根据交际中的造成的歧义是否可以避免将歧义分为合理的歧义和不合理的歧义。周韶华(1988)根据语言内部结构,意义和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理解将歧义分为言内歧义和言外歧义。王安石(1988)根据歧义产生的根源将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熊韶华(1989)根据语言交际双方使用,理解歧义词语或结构的主,客观情况的不同将歧义分为客观歧义和主观歧义。柳广民(1995)根据产生歧义的语言自身的因素将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三大类别。刑凯(1997)根据产生歧义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将歧义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
歧义分类
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q zh ng这个语音形式,在”q zh ng考试”这个语言环境中就有“期中和期中两个字意,这就产生了歧义。
2: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如出口商品由两个结构关系:一是偏正关系,指”出口的商品“:二是动宾关系”商品是出口的
4:结构层次不同。如咬死了猎人的狗”有两种层次划分:一是“咬死了\\猎人的狗”。二是“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意指向不同。如军人的妻子”有两种语意关系,一是领属关系,指“军人的妻子”:二是同位关系,指“妻子是军人”。
6:语义指向不同。如“这些苹果孩子们都吃了,都的语义可以指”苹果“,也可以指”孩子们
施受关系不同。如鸡不吃了,鸡和人都可以是施事,即“鸡不吃食了”或“人不吃鸡了”
8:词语管辖不同。如“新学生宿舍”中的“新”可以指学生“,也可指宿舍”。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如”参加学习的有学生、教师和专家80人“,”80人可指专家,也可指学生,教师。
语义平面因素引起的歧义
1:施受关系不明确而引起的歧义。
如:A.他输了血
B.这个人连村长都不认识
2:领属关系不明确而引起的歧义
如:A.小张的毛衣织好
B.王师傅的鞋做得好
3:语序指向不明确而引起的歧义
如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王
B.他考研究生
4.指代不明而引起的歧义
如A.我看见王明扶着一位老大爷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提着一个黑提包。
B.对于这个观点,许多人曾提出过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歧义的分化
分化歧义是指通过某种方法从一个歧义结构中分离出几种不同的意义,即解释歧义结构的意义。
1:语音分化法。主要是通过”轻声、声调、重音、停顿等手段加以分化,
词汇手段。主要采用词义分化,同义词替换、添加虚词等手段。
结构层次分析法。如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可划分为一:“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二是“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
结构关系分析法。如“领导群众”,可以是述宾关系,表示领导的是群众:也可以是并列关系,表示领导和群众。
歧义的利用
歧义的利用,是语用者有意在话语中插入看似有歧义的话语内容,以表达深刻、含蓄的语义,造成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的语用现象,用歧是语言认知在语言运用上的创造性表现。
一:利用语言自身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理解歧义。
1利用轻、重音的差异造成歧义。如,侯宝林相声《猜字》中的一段对话:
甲 我再考你一个字:李子去了木。
乙 这个字念“子”啊!
甲 不对了,念“一”。
乙 怎么念“一”呀,这个李子不是一个木子底下一个子字吗?把“木”去了,不就念“子”吗?
甲 念“一”,我说李字去(了木),是去了那“了”和“木”,这不就剩一道的么?
二:利用词语同音造成歧义。汉语音节是有限的,但词语则是丰富的,汉语中同音异义现象很多。
甲 历史上这些女豪杰,有文有武,有的当了皇帝,有的当了皇太后,你们说我像皇帝呢,还是像皇太后呢?
乙 你是太厚!
甲 我是什么太后呢?
乙 你是脸皮太厚。
三:利用词语的词汇意义与临时的转义引起歧义。如,吕叔湘《歧义类型》一文引用《故事会》的例子:
一个卖苹果的喊道“谁买苹果,进口货。”路人甲一听是“进口货”便你一斤,我两斤的买起来,其中一个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后,说:”这不是很平常的苹果吗?你咋说是”进口货“啊?”卖苹果的潇洒一笑,说:“怎么不是呢,你张嘴一吃,这苹果不就是”进口货“了吗?
四:利用词性变化引起歧义。如《汉语知识趣谈》中的一个例子:
姑娘找到媒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
”怎么没告诉你?“媒人也不甘示弱,”你们头次见面以后,我就告诉你他一眼就看中你了。“
五:利用词语多义制造歧义。
如,传媒中大宝日霜和晚霜的一句广告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欢乐嘉年华.ppt
- 欧阳578.docx
-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岳麓版].ppt
- 欲望的经济学分析(谭钧1114).ppt
- 欲望与利益 读书报告.pptx
- 歌唱二小放牛郎111111.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修订)PPT.ppt
- 歌唱二小放牛娃.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自制.ppt
- 歌曲的演唱形式.ppt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