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6讲: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讲: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 6. Matthias (1996) 预测泥石流规模的经验公式(加拿大): 式中V 为泥石流发生规模(立方米);QC 为某一预测频率下的泥石流洪峰流量(立方米/秒)。 注:不同频率下的QC 计算成为关键, QC 的计算将专门介绍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 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2006) 预测泥石流规模的规范性公式(中国): 式中QH 为泥石流发生规模(立方米);Q 为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立方米);Qc 为频率P 的泥石流洪峰流量(立方米/秒); Qp 为频率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立方米/秒);K 为修正系数。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 式中rc 为泥石流重度(吨/立方米);rw 为清水重度(吨/立方米);rH 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吨/立方米);Dc 为泥石流堵塞系数,可查表 F(泥石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K值 <5 0.202 5~10 0.113 10~100 0.0378 >100 0.0252 修正系数K值表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 泥石流堵塞系数经验值 堵塞程度 特 征 堵塞系数 严重 河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趣集中。物质组成粘性大,稠度高,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 >2.5 中等 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小于60°,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流体多呈稠浆-稀粥状。 1.5~2.5 轻微 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粘度小,阵流的时间间隔短而小。 <1.5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预测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预测主要有经验统计法和力学分析法两类。 经验统计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降雨资料,用统计方法来说明泥石流发生与降雨特性的关系,并由此确定泥石流发生的临界线。主要用于暴雨泥石流。经验统计法预测泥石流的发生,缺乏较为明确的理论基础来说明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预测 力学分析法依据力学平衡观点,以崩积土层沿坡面的重力份量大于等于土层阻力作为判定泥石流发生的标准,从而推求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坡度。主要用于受地表降雨影响较小的碎屑流。力学分析法所采用的地质和水文参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而影响分析结果。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预测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预测预报一般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报和临阵预报。 长期预测即泥石流的发生周期或准周期,也即泥石流重现期的估测。一般以年为基本预测时段,可以是单沟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 中期预测主要是指一年中的某个时段,一般以月为基本预测时段,可以是单沟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 短期预报和临阵预报一般是指几天之内和24小时之内的预报,主要针对单沟而言。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中长期趋势预测 中国西部泥石流活动演变分析图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短期和临阵预报 目前主要用降雨指标结合下垫面(区域)和流域(单沟)易发程度来预报泥石流发生的时间 主要有三种降雨预报模式 降雨时间与降雨强度的关系 降雨时间与累计雨量的关系 累计雨量与降雨强度的关系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短期和临阵预报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短期和临阵预报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短期和临阵预报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短期和临阵预报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发生时间的短期和临阵预报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预测预报前景展望 泥石流机理与预测预报 泥石流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机理是泥石流预测预报的基础。只要清晰地认识了泥石流的发生机理,我们就可以用前面提到的简单的公理方法来预测预报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泥石流预测预报前景展望 许多学者开展了泥石流物理力学机理的研究,借用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描述泥石流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主要有: 宾汉粘性流模型(Johnson 1970) 拜格诺膨胀流模型(Takahashi 1980) 粘塑流模型(Cheng Cheng-lung 1986) 膨胀塑流模型(O’Brien 1993) 粘性泥石流运动模型(周必凡 1995) 结构两相流模型(倪晋仁和王光谦 1998) *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 结 语 美国科学院院士Campbell博士的一句名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