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春彦-人类记忆过程的神经机制ERP研究
人类记忆过程的神经机制---ERP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郭春彦 2010.10.19 一、研究回顾 人类记忆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人们只能将经历过的一部分经验转化为持久性记忆?而其他的则被遗忘了。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脑结构、在什么时间涉及这些经验的转换和记忆?对它的研究,也就是探索这些经验是如何被编码、提取而形成记忆的? 记忆编码与提取过程 人类记忆可区分为: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过程。 编码----输入信息转换成持久记忆表征的过程。 提取----提取是使过去贮存的经验转换成有意识的经验 关系 相继记忆效应(Subsequent memory effects ----在学习过程中采集的EEG,可以形成两类ERP,它们分别对应于后来成功回忆的项目和后来未能成功回忆的项目,这两类ERPs的差别被称为相继记忆效应. Dm effect—ERP Differences base on later memory performance)。 Sanquist (1980)最早进行相继记忆效应的试探性研究 学习任务: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每对两个单词 是否押韵(随意编码任务)。 测验任务:再认测验要求被试对每对词中的第 二个单词进行判断。 结果: 4个被试中3个被试表现出相继记忆效应 (记住的ERPs比忘记的ERPs 更正) Paller (1987)最早提出Dm effect 并进行了延续至今研究 研究:语义与非语义两种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的Dm effect 。 语义加工:单词涉及的对象是有生命或无生命? 非语义加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与字母表顺序相同吗? 结果:沿中线分布的ERPs差异(Dm)在三个位置 Fz、Cz和Pz几乎相等。并且仅在以下三个时程存在显著的Dm效应,400-500ms,500-600ms,600-700ms,其它时程没有(Dm)效应出现。 二、我们进行的研究 4. 小结 4.1 汉字的字频这种特异性的特征与记忆有关,高、低频字相继记忆效应有明显差异,说明编码过程受已往记忆贮存的影响,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4.2 记住条件下存在字频效应,而忘记条件下不存在字频效应,表明,在记忆贮存中,记住的与忘记的事物具有本质的区别. 4.3高、低字频相继记忆效应的不同可能与对刺激材料心理资源分配方案的不同有关。 Learning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we meet can be difficult. How are these face-name memories formed in the brain?Here, we investigated neur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memory formation for 3 aspects of face-name learning. We analyzed brain potentials to initial face-name presentations as a function of later memory performance,and we observed 3 types of ERP Differences predictive of later recognition memory: Memory Results (Experiment 1) Recognition test remembered with forgotten or high confidence high confidence low confidence false alarms 1) Faces 35.4% 47.6% 17.7% 2) Names 40.0% 47.1% 17.3% 3) Associations 33.7% 49.5% not applicable Memory Results (Experiment 2) Recognition test remembered with forgotten or high confidence high confidence low confidence false alarms 1) Faces 54.8% 45.2% 14.8% 2) Names 81.8% 17.2% 14.7% 3) Associations 41.1% 4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