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讲:人际吸引及亲密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理论 吸引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称关系有助于保持和增进人际吸引。 奖励理论:我们喜欢那些给我们带来奖励或与我们得到的奖励有关的人。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好感的回报性原理 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为与某人的交往收益大于成本时,我们就会对他(她)产生吸引。 1.接近性: (社会交换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2.熟悉性: (熟悉导致喜欢— 曝光效应) 3.相似性:(奖励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4.互补性: 5.个人特质:外表、能力 匹配现象 6.自身因素:自尊 三、如何增进人际吸引 具有令人愉快的特征(真诚、热情、喜欢别人、赞同别人等) 表达相似的观点 利用犯错误效应 让别人为你遭受痛苦 让别人给你提供帮助 利用喜爱的增减效应 四、“致命的吸引” 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人身上的个人品质有时却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 如:男性事业成功、自信—独断的工作狂 对自己强烈的兴趣—嫉妒心、占有欲 女性的聪明、自立—过强的自我 五、为什么需要人际交往? 亲和需求(The need for affiliation):它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 亲密需求(The need for intimacy):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沙赫特(Schachter1959)的实验:沙赫特告诉女性被试她们要参加一项电击如何影响生理反应的实验。在“高焦虑”组里,被试被告知电击很痛但不会对她们造成伤害;“低焦虑”组的被试则被告知电击就象打针一样只有一点痛。之后,沙赫特告诉被试由于实验用的仪器还没有装配好,请她们等10分钟。并且告诉被试她们可以自己单独等,也可以与其他被试一起等。结果:在高度焦虑时,人们选择与他人一起等待,而在低度焦虑情况下却更愿意独自等待。也许,与他人在一起可以减少个体的恐惧和焦虑。 社会排斥:当个体被社会排斥时会引起抑郁、焦虑、受伤害、孤僻、甚至暴力行为。 威廉斯等的社会排斥实验(2000年):62个国家中的1486名被试,玩网络飞碟游戏 克服寂寞: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 情绪性寂寞:是指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而引起的寂寞。 社会性寂寞:是指当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群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最初的几周内,75%的报告有寂寞的经验,40%以上的人报告极严重。7个月之后仍有25%的人感到寂寞。 寂寞(loneliness)不同于孤独(Aloneness) 六、人际关系的作用(Rober Weiess ,1974) 依恋:是亲密关系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社会融合:是一种具有相同利益和态度的感觉。 价值确定:有助于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稳定联盟感:对在需要时有人会提供帮助的认知。 指引:有人会提供建议和指导。 照顾他人的机会:给我们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第二节 亲密关系 一、什么是亲密关系? 1.亲密关系的定义 相互依赖模型:( Levinger Snoek,1972)把人们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 零接触(Zero contact):两个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彼此无任何关系; 知晓(Awareness):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 表面接触(Surface contact):两个人开始互动,如借谈话或书信来往; 共同关系(Mutuality):两个人的依赖程度增加。 在共同关系中,当两个人的相互依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Close relationship)。 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 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 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 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 3.亲密关系是自我概念的延伸: 亲密关系中不存在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 Nisbett,1973) 对自己和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在分配资源时不分你我。 ( Aron,1991)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对收益与付出并不关心,相反人们常常关心的是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在亲密关系中,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也就是自己的需要。 ( Margaret Clark,1979, 1989) 二、亲密关系的影响因素 1.依恋(attachment) M. Ainsworth(1989)把依恋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父母对孩子的欢乐、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这种情感促使他们关爱孩子,从而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互相喜爱、重视,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