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商事立法模式选择探究.pdf
2仪刀年 11 月 牡科纵横 Nvo ,2仪y7
总第 刀 卷第 ”期 51〕C 】AL 别:】E NC E 5 1理 V正 W VO I 22 NO. 11
中 国 现 商 事 立 法 模 式 选 择 探 究
任 江
( 青海民族学院法学院 青海 西宁 81 以力7
【内容搞要】商事立法模式的探1司在中国由来己久 虽然采用 “民商合一 “的立法模式一直为中国众多法学学者所推崇,但随着中
国对商事法律研究的不断深人以及商法国际统一化趋势的 日渐明显,商事法律独立性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导而 “民商分立”的立
法换式虽然为相当多的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纳,其 自身的弊端却使其难容于中国现阶段私法体系。因此 .作为第三种选掸的 “商
法通则”模式. 理应为我们所重视、采纳。
{关健 词1商法 立法模式 民商合一 民商分立 商事通则
中图分类每 D9 22 ,294 文献标识码A: 文幸编号: 1田了一91 肠(2阅7) 11 一01 20 一以
任何国家之国内立法模式选择,均不应脱离本国国情 之模式有其可取之处。
和本国法律传统。中国商事立法模式之选择也应先充分考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商事立法有所发展,
察中国商事立法模式之传统 再结合现阶段国情及法学研 先后公布了( 公司保息条例) ( 1941 年 1 月) 、( 商人通则)
究现状,并从中撷取经验教训,以此为基础,最终选择一条 ( 1914 年3 月) 、《公司条例》( 1914 年公布、1923 年修正) 、
正确之路。 ( 商业注册规则》( 1914 年7 月) 、( 证券交易所法) (1914 年
一 、中国商事立法沿 革 12 月少、( 物品交易所条例》( 1兜孟年3 月) 、商标法) ( 1卿
商业贸易虽然在中国的漫长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并 年5 月)等商事法津。这一时期. 虽然商事单行法续有制定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多是农民从事贩运性商业, 颁行,但仍然延续着清末编纂独立商法典的体例。修订法
一无发达的城市商业,二无形成专门从事商业的独立的阶 律馆”曾有民商合编之拟议,终以改编之业,繁而难举,非
层,因而也没有发展充分的商事惯例。,川而到了清朝末 假以岁月不克事,而当力图改进司法,收回法权之际 又未
年,自五 口通商以来,海禁大开,欧风东渐,洋商蜂拥而人, 便将此等关系重要法典,置为缓图,故仍分别修订”。因
纷纷在华开设洋行,建立工厂,国人亦加人其间,创办民族 此,9122 年修订法律馆法国顾问爱斯加拉起草了 《商法法
工商企业,中国近代1 商业 由是以兴. 同时,华、祥商人涉讼 典》,时人称 草“案之条文.不音将中国旧有之习惯,及各国
事件亦 日益增多。因此,当时的有识之士均认为,缺少必要 立法上之经验,合为一物也,闭。法典虽称 良善,但并未付
的商事法规已成为严重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诸表决通过,仍然是一个草案而已。至此中国统一商法典
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工商业的落后则又是国弱民贫的重要 编纂之路就此结束,“民商分立”之立法模式宜告失败。
原因。就在 “商战”救国舆论方酣之际,满清朝野上下遂齐 在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立法
相呼吁制定商法,以保护国权商利。光绪二十八年( 1如2 成果最为丰富,只短短几年时间便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
年 〕颁发上渝: “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烦多”。要 将“一切现行 六法体系。但在商法编订体例上,南京国民政府却一反清
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