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教案.doc

湖南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教案 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 第五章 《聊斋志异》 使用课时 4 授课时间 第11周至第12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生平及创作《聊斋志异》思想艺术成就,认识文言小说的美质。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主要分哪几类? 2、《聊斋志异》与过去的志怪小说有何不同? 3、《聊斋志异》的文体特点及其在小说史上的意义。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 1、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1980年版,1982年版 5、雷群明《聊斋艺术谈》,《1990年版 第五章 《聊斋志异》 一、文言小说的创作特点 1、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的区别 从创作格调看,可分为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两大类,《聊斋志异》中有四分之一是笔记小说。笔记小说大多采用特写方式,描写一个生活场面,或截取人的活动的一个片段,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质朴、简约,讲究一种玄远的情调;传奇小说叙述婉转,文辞华艳,篇幅长,情节曲折、复杂,多从纵向展示人物经历,形象丰满多姿。 2、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区别 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尽管相互影响,却明显保持着自身独立发展的系统。 从形成的情况看,文言小说形成于魏晋,成熟于唐代,成为上层文人士大夫喜爱的文学样式;白话小说于宋代兴起,是下层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的创作。 从艺术渊源看,文言小说大多受史传的影响;白话小说脱胎于民间说话艺术。所以文言小说时写出来供阅读的,白话小说时讲出来给人听的。 从创作特点看,文言小说大多是诗文小说,作家一般爱用工笔,追求一种“幽艳”、“凄凉”的风格;白话小说是世俗小说,作者一般多用白描手法,描摹世态人情,极为生动传情。 二、蒲松龄的两面性 蒲松龄既是一位能够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对百姓苦难给予同情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个热衷功名利禄、信仰封建教条尤其是忠孝节义思想的封建文人。这种两面性是由他的生活道路决定的。 《聊斋自誌》:“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三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蒲松龄的高、曾、祖、父都是儒生,但都不显贵。至其父,家道中衰,就弃儒经商。蒲松龄自幼由父亲教读,功名心切。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到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1)(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发现,仅存半部,凡四卷,二百三十七篇(3)1751年张希杰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实存作品四百七十四篇1766年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刊刻而成,共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是目前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三会本,共十二卷,收作品四百九十一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席方平》写席方平在阴间为父伸冤的故事。席方平的父亲席廉老实厚道,生前受尽了富豪羊某的欺凌。羊某死后,又贿嘱冥使将席廉打死。席廉到阴间,羊某又买通阴间狱吏,变本加厉地折磨席廉。于是席方平便到阴间代父伸冤。席方平层层上诉,从城隍到郡司,又从郡司直到冥王,可是由于他们都受了羊某的贿赂,结果“城隍以所告无据”不予理论;“郡司扑席,仍批城隍复案”;而冥王“不容置词,命笞二十”,又“命置火床”,甚至“命以锯解其体”。席方平层层上告,结果是处处受刑。开始他还不相信地狱的黑暗,直到受尽了折磨之后才渐渐明白。但他却毫不气馁,毫不屈服。遭受鞭打时竟然高喊:“受笞允当,谁叫我无钱耶?”冥王每用完一次酷刑,都要威胁一次席方平:“再干讼否?”席方平都是坚定地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讼”!面对席方平始终不屈,冥王便施用软的一手,让席投生富贵人家,但席不受利诱,绝食自杀,又归阴间。因“念阴间之暗昧,犹胜于阳间”,最后找二郎神告状,冤案才得以昭雪。《席方平》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而且更通过最后二郎神的判词形象地道出了幽明世界的实况:“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小说实际是以阴阳互映的幻想形式,把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丑恶现实,借阴间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在艺术上,本篇也是《聊斋》中的上乘之作: 首先,塑造了一个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复仇者的形象。 其次,想象奇特,情节曲折。 这篇小说在思想上有其独特的成就。首先是它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其次,小说对从抚军,县令到里胥罪恶的揭露也有独到的思想意义,作者不仅一般地揭露出他们的贪婪和酷虐,而且写出他们是为了媚上求赏,为皇帝的声色之乐忠实地服务。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而且由此认识到封建官吏不过是皇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