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学研究主体.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研究主体

科学研究的主体; 一、科学研究的主体 1、理解 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技工作者,这是因为从科学的本性来看,科学研究应该是以科学家们个人为主体的自主性行为。; 2、分类 精英主体 共同体主体 大众主体; 3、知识结构 “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将在大科学时代起着核心作用。这是因为大科学时代(美国科学家D.Price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大科学”的概念,认为科学逐渐从“小科学”时代过度到“大科学”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研活动不再是分散的、单纯的个人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跨学科、聚焦型、多人员参加的集体性协作。 “T”型知识结构相对“I” “一”两种类型而言,“I”型指主体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知识,但精而不博,知识面比较狭窄;“一”型相反,主体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很宽,但缺乏理论深度。 ; 4、知识储备 1901-2000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学科知识交叉背景: 1901-1925 74人--22人 29.73% 1926-1950 88人—34人 38.64% 1951-1975 143人—58人 40.56% 1976—2000 161人—79人 49.07% 稳步上升的趋势,表明主体知识背景的交叉对于促进不同学科间渗透和融合、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5、特殊性 生命科学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与生命有关,因此,科学研究的主体必须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 ; 6、薄弱环节 根据有关资料,从1993-2003的10年间,在国际科学引文检索排名中,各学科被引证最多的前20篇论文中,没有一篇出自中国科学家之手;在前100篇论文中,中国只有2篇;在前1000篇论文中,中国只有14篇。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的论文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真正有影响的并不多。 是论文大国 不是科技强国 缺少将帅级人才;;2、科学家的职业化过程 scientist是由英国哲学家威廉?惠威尔(W.Whewell)于1834年创造出来的,含义非常宽泛,指“一般培植科学的人”。 科学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科学与哲学没有分家,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的人。 中世纪,科学中心在阿拉伯、印度和中国,从事科学仍然没有成为有保障的职业。 17世纪是近代科学的起点,也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过渡的起点,但直到18世纪后期,科学中心先后在英国和法国,大多数科学家仍是业余的。 19世纪,实验科学全面繁荣,科学家人数剧烈增加,科学家踏上职业化道路。 20世纪20年代,科学中心从德国转到美国,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定型。 ; 3、科学家的理解 现代科学家:通常具有博士学位,在某一非常狭窄的学科领域工作,并且在该领域接受过非常严格的训练。 多数国家统计指标中的科学家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大学或独立研究机构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人员 在中国,科学家一词往往具有神圣和崇高的含义,只有那些特别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才被称为科学家。 ; 4、科学家的起点 在博士生阶段,学生获得了作为一个科学家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本领:完全学会和接受了一整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学习了科学的行为规范和基本的道德准则,尤其是具备了脱离导师指导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阶段往往才是一个科学家的职业生涯的真正起点。; 5、科学家的成长 启蒙期(3~9岁):激发好奇心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 培养期(10~23岁):开发创造力 结实期(硕、博阶段):培养创造力;6、科学家的动机 好奇心 内部动机 兴趣 责任感 外部动机 报酬 职业声望 科学成为职业后,为科学而科学的纯粹动机就不得不与功利的动机共生了。; 7、科学家的类型 独立型 合作型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