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5 转向梯形机构确定、计算及优化
转向梯形有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选择整体式或断开式转向梯形方案与悬架采用何种方
案有联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必须正确选择转向梯形参数,做到汽车转弯时,保证全部
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同时,
为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
5.5.1 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1.整体式转向梯形
图5-14 整体式转向梯形
1—转向横拉杆 2—转向梯形臂 3—前轴
整体式转向梯形是由转向横拉杆1,转向梯形臂2 和汽车前轴3 组成,如图5-14 所示。
其中梯形臂呈收缩状向后延伸。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前束容易,制造成本低;
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上、下跳动时,会影响另一侧转向轮。
当汽车前悬架采用非独立悬架时,应当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的横拉杆
可位于前轴后或前轴前(称为前置梯形) 。对于发动机位置低或前轮驱动汽车,常采用前置
梯形。前置梯形的梯形臂必须向前外侧方向延伸,因而会与车轮或制动底板发生干涉,所以
在布置上有困难。为了保护横拉杆免遭路面不平物的损伤,横拉杆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得高
些,至少不低于前轴高度。
2.断开式转向梯形
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做成断开的,称之为断开式转向梯形。断开式转向梯形方案之一如
图5-15 所示。断开式转向梯形的主要优点是它与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相配合,能够保证一侧
车轮上、下跳动时,不会影响另一侧车轮;与整体式转向梯形比较,由于杆系、球头增多,
所以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调整前束比较困难。
图5-15 断开式转向梯形
横拉杆上断开点的位置与独立悬架形式有关。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常用图解法(基于
三心定理)确定断开点的位置。其求法如下( 图5-16b) :
1)延长K B B 与K A A ,交于立柱AB 的瞬心P 点,由P 点作直线PS 。S 点为转向节臂
球销中心在悬架杆件(双横臂)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当悬架摇臂的轴线斜置时,应以垂直于摇
臂轴的平面作为当量平面进行投影和运动分析。
2)延长直线AB 与K A K B ,交于QAB 点,连PQAB 直线。
3)连接S 和B 点,延长直线SB。
4)作直线PQBS ,使直线PQAB 与PQBS 间夹角等于直线PK A 与PS 间的夹角。当S 点
低于A 点时,PQBS 线应低于PQAB 线。
5)延长PS 与QBS K B ,相交于D 点,此D 点便是横拉杆铰接点(断开点) 的理想的位
置。
图5-16 断开点得确定
以上是在前轮没有转向的情况下,确定断开点 D 位置的方法。此外,还要对车轮向左
转和向右转的几种不同的工况进行校核。图解方法同上,但 S 点的位置变了;当车轮转向
时,可认为S 点沿垂直于主销中心线AB 的平面上画弧(不计主销后倾角) 。如果用这种方法
所得到的横拉杆长度在不同转角下都相同或十分接近,则不仅在汽车直线行驶时,而且在转
向时,车轮的跳动都不会对转向产生影响。双横臂互相平行的悬架能满足此要求,见图5-
16a 和c 。
5.5.2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汽车转向行驶时,受弹性轮胎侧偏角的影响,所有车轮不是绕位于后轴沿长线上的点滚
动,而是绕位于前轴和后轴之间的汽车内侧某一点滚动。此点位置与前轮和后轮的侧偏角大
小有关。因影响轮胎侧偏角的因素很多,且难以精确确定,故下面是在忽略侧偏角影响的条
件下,分析有关两轴汽车的转向问题。此时,两转向前轮轴线的延长线应交在后轴延长线上,
如图5-17 所示。设θ 、θ 分别为内、外转向车轮转角,L 为汽车轴距,K 为两主销中心线
i o
延长线到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若要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则梯形机构应
保证内、外转向车轮的转角有如下关系
K
cot θ −cot θ (5-58 )
0 i
L
若自变角为θ ,则因变角θ 的期望值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