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基本知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剂的基本知识 转自365医药网   (一)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辩证方法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所以,首先要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才能准确而缜密的遣药用方。   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后于方药的一种理论。但是当治法已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例如一个感冒病人,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确定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时,根据表证当用汗法,寒者热之的原则,决定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并且按法选用相应的有效成方,或自行选药组成辛温解表剂,如法煎服,便能汗出表解,邪去人安。否则,治法与辩证不符,组方与治法脱节,必然治疗无效,甚至反使病情恶化。,由此可见,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常说“方以药成”,却又首先是“方从法出,法随证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不是单纯药物的堆积,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古人用“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加以概括,用以说明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一个疗效确实的方剂,必须是针对性强,组方严谨、方义明确、重点突出、少而精悍。现将“君、臣、佐、使”的含义分述如下:   1.君药 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效力较强,药量较大。   2.臣药 是指方中能够协助和加强主药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是指方中另一种性质的辅药。它又分:   (1)正佐:协助主药治疗兼证。   (2)反佐:对主药起抑制作用,减轻或消除主药的副作用。   4.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既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例如一病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脉浮紧。其辩证是风寒表实证。择用麻黄汤治疗,方中之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以除其病因(风寒)而治主证为主药;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协助麻黄增强发汗解表之功,为辅药;杏仁,甘苦温,助麻黄宣肺平喘,以治咳喘之兼证为佐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为使药。   简单的方剂,除了主药外,其它成分不一定都具备。如芍药甘草汤,只有主、辅药;左金丸,只有主药黄连和佐药吴茱萸;独参汤,只有主药人参,复杂的方剂主药可有两味或两味以上,辅、佐、使药也可有两味或多味。   (三)方剂的运用(变化)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   1.药味加减的变化   是在主证未变的情况下,随着兼证的变化,加入或易去某些药物,使之更合乎治疗的需要,也叫“随证加减”。例如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假如外感风寒所伤在肺,症见鼻塞声重,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苔白脉浮者,当以宣肺散寒为主,在麻黄汤中易去炙甘草,加上生姜组成三拗汤,使肺气宣畅,自然诸证皆除。   2.药量加减变化   这种变化是指组成之方剂的药物不变,但药量有了改变,因而改变了该方功用和主治证的主要方面。例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二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组成,但前方中姜、附用量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四肢厥逆。恶寒卷卧,下利脉微细的证候,有回阳救逆的功用。后方中姜、附用量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之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功用。   3.剂型更换的变化   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特点。同一方剂,由于剂型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相同,例如,理中丸由干姜、白术、人参、甘草等量组成丸剂,治中焦虚寒、自下利、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之证。若治上焦阳虚而致胸痹,证见心中痞闷、胸满、胁下有气上逆抢心、四肢不温、脉沉细等,即用上四味药煎成汤剂分三次服(即人参汤)。这是根据病位有中上之别,病势有轻重之异,所以一取丸剂缓治,一取汤剂急治,临床上经常将汤剂改成丸、散、膏剂,或将丸、散方药改为汤剂,主要是取缓急不同之意。   (四)常用剂型(制剂)   剂型是根据临床使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的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大小或不同形的制剂,中草药剂型很多,并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草药的剂型日益增多,传统的剂型在质量上、工艺上也有很多改革,现将常用剂型介绍如下:   1.汤剂 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一般作内服用,如麻黄汤、归脾汤等。汤剂优点是吸收快,疗效快, 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较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是中医临床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   2.散剂 是将药物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内服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如七厘散;亦有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的,如香苏散。外用散剂一般作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如生肌散、金黄散;亦有作点眼、吹喉外用的,如冰硼散。散剂有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