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扶老人被讹事件”社会现象
班级 汉语112 姓名 张元新 学号1132069
摘要:近些年来,“扶人者反被诬陷为撞人者”的新闻比比皆是,各地媒体都在“发掘”本地类似的新闻。前有南京彭宇案,今有汕头老人讹学生。网络上兴起一片讨伐之声,不少人认为社会出了大问题,纷纷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引发了人们对扶老人做好事的恐惧,发生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制止这种现象继续发生,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做的有哪些。
关键词:扶老事件 信任危机 道德意识
一、彭宇案报道引发的道德恐慌
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件。2006年11月20日,南京一男子彭宇在公共汽车站将一位跌倒在地的老人扶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不想,受伤的徐老太太及家人得知胫骨骨折,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人,要其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老人向鼓楼区法院起诉,要求彭宇赔偿各项损失13万元。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45876元。彭宇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连续报道,有媒体称彭宇案“让国人道德观倒退50年”。而他留给南京的,是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媒体对扶老人事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地扶老人事件曝光后,导致老年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多是负面的,扶老危机乃至扩大化的扶老恐惧,给老年人品质一种负面的缺省值,还引发了助人为乐的恐慌。至少当人们面对跌倒的老人时,“老人不好缠”的印象可能升起。各地被称为“彭宇案”的诉讼,真相难考,但既称为“彭宇案”,就表明人们认为那是好人被跌倒老人讹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公众普遍认为是此案错判产生的负面效应,导致人们不愿做好事甚至见死不救。一些地方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反被诬告等现象,也屡被归咎为“彭宇案”的影响。经数年发酵,彭宇案逐步演化为社会道德滑坡的“反面典型”。
二.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
(一)媒体对舆论中流传的那种“不扶老人”的恐惧该承担很大的误导责任。一些媒体在报道类似案例时的先入为主,强化着“好人无好报”的暗示,让社会有了“彭宇案恐惧症”。媒体的舆论导致信任危机的产生。《新京报》关于扶老人的调查,“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八成人怕惹祸”。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26.9%的民众认为是否该扶不好说,要视情况而定;仅8%的民众认为不该扶。另一组数据调查显示,7.2%的民众认为不扶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关己,因而冷漠置之;而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这其实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最根本体现。调查组工作人员表示,该数据显示,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
(二)社会法律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本原因还是制度保障无力所致,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担心子女埋怨自己。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弥补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化解焦虑,离不开制度保障的坚强臂膀。只有完善老年人医疗报销制度,建立老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设立公益慈善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从而减轻大家的顾虑,降低风险成本,也许才会真正做到“冷眼旁观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会伸出援手的”。从制度层面而言,如果讹人的人受到法律的严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三)后果
如果当老人摔倒时,你选择袖手旁观,那么有可能导致老人因延误救治去世这样的消息,你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一生,那希望被得到帮助的人会对社会产生怀疑失望,然后再影响到别人,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如此久而久之,纯然的良知将被蒙蔽,道德原则将主要受制于功利的考量,人们将不再相信道德法则,最终是道德感的丧失、道德法则的瓦解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许多社会成员会有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失望感,同时每个人也会对自己有一种暗示,认为自己发生什么事情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意图,应该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甚至是面临艰难、痛苦和困境依然执着以求的,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它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
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相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种传统的道德追求了。
三,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
(一)、 扶老人事件媒体的正确舆论引导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通过对某类议题的议程设置,影响公众对议题的认知,从而形成刻板印象。媒体对于扶老人事件的报道倾向,对公众有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族团结和谐校园.doc
- 民法学物权部分重点归纳.doc
- 民营医院母亲节营销策划书(机密).doc
- 气血两虚如何调理好.doc
- 氧化沟、AB法、百乐卡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doc
- 水利信息化产品网络推广计划书.doc
- 水彩画和我的水彩观.doc
- 水泵震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doc
- 水滴石穿教学设计.doc
- 水系与诗文化-抚河的文学表达.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