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大学09级音乐系采风
临 高 之 旅
指导老师:付美霞
姓 名:连 政
班 级:09级音表2班
学 号:20092411310055
初识临高 美味飘香
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同学们在睡梦中来到了渔歌历史悠久的临高县。到了这里已经是中午了,付美霞老师带领我们来品尝临高的各种美食。
原来美食不只有烤乳猪和多文空心菜在临城二环路上的鸿兴酒家,一股股八角茴香味就扑面而来,热情的老板向记者介绍了利用九层塔搭配羊肉烹饪的一道美食:九层塔羊肉火锅汤。九层塔羊肉火锅汤,极具特色,是临高特有的美食之一。
据老板介绍,早些年一位台商在临高经商,在一次饭局上向他介绍了九层塔这种食材,本着创新羊肉火锅的老板随后尝试在羊肉火锅里加入九层塔,不料竟成为一道美食。
九层塔,唇形科植物罗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层塔状,故称为“九层塔”。该草具有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它还有一个很时髦的名字:金不换,由于其叶与茎及花均有浓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兰香罗勒。
九层塔羊肉火锅的制作工艺是:翻炒羊肉,待羊肉六七成熟时加入水,再烹煮一小会,加入九层塔,一道九层塔羊肉就已诞生,还未端到餐桌,一股八角茴香味就扑面而来,羊肉未有膻味,这就是九层塔的作用。而取自临高本地放养的羊肉质鲜嫩,入口爽滑,加上九层塔独特的香味,面对如此美食,你不可不尝。品尝完九层塔羊肉火锅,镇解放路上的杏花村,品尝临高人最爱美食:煎龙利鱼。
香脆可口的煎龙利鱼送稀饭,是临高人餐食的最爱。龙利鱼,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临高话管龙利鱼叫“鞋底鱼”,又称比目鱼。煎龙利鱼,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
煎龙利鱼是最棒的吃法,在临高,不论在高档饭店,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餐店,或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都可以品尝到这道美食。所不同的是,杏花村推出的这道美食,在制作工艺上有诀窍,据说煎鱼要专锅专用。
制作工艺:取自新鲜的龙利鱼,将其切成块状,入油生煎,待鱼肉煎到色泽成金黄色时取出。由于龙利鱼只有中间的脊骨,刺又少、肉又多,吃起来倍儿香。
在临高,有一道可口的美食:艾草糕。
艾草糕风味小吃的制作,折射出临高人善用药材融入食品的创意。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可消毒止痒。《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而临高人,却把艾草运用到小吃里面,将艾草汁融入糯米粉当中一起搓揉成面团,然后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冬瓜糖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渔民耕海唱渔歌,柔情满怀妹爱哥,渔歌唱得鱼满舱,金鳞银翅千万箩。哩啊哩哩美啊,哩啊哩哩美,雷嗳”…… “哩哩美”最早起源于临高新盈渔镇后水湾一带渔家妹卖鱼的叫卖声,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旋律的渔歌,人们在赶海、织网、卖鱼、恋爱、婚嫁、建房、上学、赶考、拜年、迎客、送客等不同场合吟唱,以表达感情。2010年6月,临高哩哩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58岁的戴志勇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高渔歌传承人,临高县调楼镇抱才村人,身材不高,一脸黝黑,唱起“哩哩美”,嗓音浑厚洪亮。
“我在渔村长大,家里三代都是唱渔歌高手。年轻时唱着动听的渔歌,感觉女孩都会爱上自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没有音响电视等家电,也没有其他娱乐节目,村里或是附近村庄有人办喜事时,就请他过去唱“哩哩美”助兴。“在酒席上一唱就是几个小时。无论是独唱还是对唱,我从没输过,时间一久,大家都称我为‘歌王’了。”
在渔家人眼中,唱了世世代代的“哩哩美”,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唱爱情的哩哩美都与娘子馆有关。”娘子馆是临高的一种风俗,三五个待字闺阁的渔家少女住在一起,每晚吸引不少渔家小伙来谈情。“大家会用哩哩美传情。男女各坐一边,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感受等即兴作词互相对唱,以编得快、对得妙者为胜。”戴志勇不禁开唱:“什么生果像底鞋?什么结果弯像梳?什么开花成双对?”“丝瓜生果像底鞋,吗叶(扁豆)结果弯像梳,夫妻拜堂花一对。”“唱得最为热闹的要数男婚女嫁时,男女双方的亲友在那时相聚对歌,有时一对就是一天一夜呢!”在平常生活中,只要高兴,村里人会随时随地唱上一曲哩哩美。“中秋夜,村里人会把哩哩美CD、音响、电视都搬到码头,上千名年轻人和老人一起欢唱渔歌庆祝节日,很开心啊!”戴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