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古典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我国明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明清(1368~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至清朝特别是乾隆、慈禧挥金如土、奢侈豪华,大造离宫别馆。在风格上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水山宫苑和山水建筑宫苑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由于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使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格,自成一体。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从上所述,我国古代的城市园林,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宅园,平民百姓能够进入的公共园林,多以寺庙附属庭园的面貌出现。        184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折点,也是我国造园史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公园的出现便是明显的标志。人们把1840年以前的园林称为古典园林,而1840年以后,则称为近现代园林。    如果说,古典园林具有明显的私人占有性,不管是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无不都是供帝王、封建文人、士大夫等避暑、听政、居住、游乐等专用,而公园虽然前面加了“公”字,但它也并不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而建造的。    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我国开设了租界,同时为了满足他们在中国土地寻欢作乐的要求,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公园传到了我国,这其中上海可以说是殖民地公园建立较早较多的地方。    1868年建造的“公花园”(黄浦公园)是最早的一个,殖民者规定华人与狗不被入内,这一方面说明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也说明“公园”在当时并不“姓公”。之后又有1905年的“虹口公园”,1908年的“法国公园”即(复兴公园),1914年建的“极斯非尔公园”(即中山公园)等。 此时期公园规划布局的特点多采取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其中有大片草地和占地极少的建筑,这与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规划设计有明显不同。在功能使用上主要是供他们散步、打网球、棒球、高夫尔球等活动,以及饮酒休息之用。以上可以说皆是为洋人兴建,布置特点主要反映了其外来性质的。    1906年,在无锡、金匮两县乡绅俞仲等筹资建“锡金公花园”,这是我国最早的公园之一了。辛亥革命后扩建,定名为“城中公园”,该公园的布置特点多建筑无草地,有假山,自然式水池等是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而建的,这与上海早期的公园就有明显的不问特点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