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居易讽刺诗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讽刺诗鉴赏 【摘要】:在唐朝那一诗歌璀璨的国度,诗人充当着凡人与灵感的媒介。而白居易拥有着一根接受灵感信息的敏感神经,所以他常能向我们描述我们无缘或无能看见的风景。我们生命的视野被诗人的诗照亮,一刹那间,蓦然发现我们所拥有的但却从未觉知的生命情状。我们从白居易的方向看到了我们自己。 【关键词】:唐诗 ; 白居易 ;讽刺诗 白居易,子乐天,“君子居易以俟命”,“乐天知命故不忧”。正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乐天居易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因与其所在时代相关,他的诗歌创作以其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居易的诗主要有前期的讽刺诗和后期闲适诗,讽刺诗为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激越梗直的措辞,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在古代批许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因而颇受后世的重视。 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唐时期士大夫们的精神面貌和典型心里,他的人生观念和诗歌创作是中唐特定社会阶层生活条件的反映。白居易以整个诗歌艺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个世界,其讽喻诗是特定时代、特定心态的产物,创作目的是“可歌生民病”。下面就通过介绍两首白居易典型的讽刺诗来了解其独特的风格: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从本诗的介绍中了解到:诗题《轻肥》取自于《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有来概括豪奢生活。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如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 紫 ,掌握了政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后呼应,相互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帮。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描写他们的奢,但也写出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照晨光”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用他油光滑水,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肥肠,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会内臣行乐图,以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高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悲一乐,却判若天壤。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做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是读者惊心动魄,却是十分精彩的一笔!(霍松林) 此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宦官奔赴军中宴会途中骄气凌人的情形与宴会的奢侈,在末尾笔锋一转,沉痛指出,号称富庶江南,因大闹荒灾,饥民相食,与宦官的奢侈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 在我看来,此首诗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诗人成功地用这首诗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丰富的想象,仅仅运用了白描手法,真切的展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现实的残忍。本诗还有一大特色是运用了对比:将宦官、将军们的奢华淫逸与老百姓民不聊生这两大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放在一起,诗人并没有做过多的说明,我们即可从诗中读出个中意味。我们似乎从这里可以感觉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诗不是纯粹的为写诗而写诗,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这首诗有其深层的含义,讽刺是其主题之一。我们初中还学过同样一首讽刺艺术极高的诗: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