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恩与责任
去年7月,新华社收到一封山西长治上党区63岁老农的来信。信中说,儿子是家里5代培养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本来是老两口的骄傲,但儿子的行为却伤透了父母的心。接着,父亲诉说了一个个心酸的故事———
在送儿子上大学时,我扛着笨重的行李,不小心在进校门前被一根铁条绊倒,摔在地上,行李扔出了老远,一只鞋也掉了。儿子向四周看了看,像怕什么似地拉住我的胳膊说:“干什么啊,丢不丢人!”我忍住双腿的疼痛,立刻爬起来,捡起鞋穿上,继续背着行李到寝室。又是挂蚊帐,又是买日用品,里里外外安顿好了。这一切在儿子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第一个学期,儿子向家里打了3次电话,每次都是要钱。我们夫妇俩不顾年老体衰,一边种地,一边到砖厂找工做。厂里嫌我人老,我几乎是跪下了,才被收下。家里小妹为了供他哥哥上学,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当了小保姆。他母亲得了眼病,却舍不得花钱买瓶眼药水。家里的钱就这样源源不断汇给了读大学的儿子。后来无意中我们才知道,儿子正在潇洒地谈着恋爱。
最可气的是,一次回家,儿子偷改了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了学费。我没想到,这种报纸上才看到的事居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就心疼,整夜睡不着觉。我说,学校里除了教文化,能不能也上良心课?
无独有偶,这种让人心痛的事还发生在一些受到捐助的大学生身上。故事二:受人捐助却形同陌路
被称为“爱心大使”的慈善歌手丛飞,10年来一直捐助贵州、四川、湖南、山东等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和贫困生读书共计148名。为了使这些孩子完成学业,他拼命工作,省吃俭用,还欠下了债,因过度劳累最终病倒。但为了捐助他人,丛飞连自己治病的费用也成了问题。得知恩人身患重病,一些已经大学毕业的受资助者,有了不错的工作后,却没有向恩人伸出援手。
《深圳特区报》一名记者在网上报道了丛飞和希望曾经受到丛飞资助的学生们主动站出来去看看英雄时,只有1名同学相应。一位叫小李的学生在网上偶然看到文章中出现了自己的名字,打电话来要求把名字删去。小李说,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老师,要是让学生知道了我是受人捐助上的学,那叫我在学生面前怎么做人?一个叫阿珍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前后,都要向丛飞求助,丛飞总是有求必应。大学3年级时,阿珍的要求升级了,不但要生活费,还要课外补习费以及高档物品。丛飞给阿珍买了台MD,阿珍随后发来一条短信说“MD已收到”,连句“谢谢”也没有。阿珍一直认为,丛飞捐助她肯定有自己的目的,因而理所当然地接受着捐助。大学毕业后,阿珍再也没有与丛飞联系过。
丛飞病后,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两三个月没有收到丛飞的捐助,家长就打电话来问:“怎么搞的,一直没有寄钱来,我孩子的书还念不念啦。他这样不是坑人吗?”
听了这些人的话后,我们有的只是震惊。这反映出了有些人过分注重自我,内心非常冷漠。有的人甚至把别人的善举都看作另有所图,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心寒。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一位小学生在3月5日学雷锋日时说:“这个世界上,最好除了我以外,人人都是雷锋。”
一位大学生上大学,8个人送行,从外祖父母,到舅舅舅妈,叔叔阿姨,到父母,浩浩荡荡。大学生空着两手在一旁指挥:“快点快点。”
……
感恩意识的缺乏让我们心寒、震惊、愤怒而无奈。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由此可见,懂得和学会感恩,成为时代的呼唤。学校作为以育人为己任的场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感恩”二字,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和典故,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如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接受的爱多,付出的感情少,导致他们缺乏对父母、师长的感激之情,缺乏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之心,缺乏“责任意识、奋进意识、自立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精心建设学校的“感恩文化”,让每个包中人都成为明确责任、懂得感恩的人,故校团委将开展“感恩与责任”主题教育团队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要让学生懂得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还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要用感恩的心去融化自私、冷漠的心,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2、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要让学生明白,胸怀感恩之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会感恩、不愿感恩是缺乏修养、自私自利、内心冷漠、没有人情味的表现。
3、通过感恩教育,在学生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