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叙文阅读·词语品析·简案
常州市正衡中学 周 涵
2007-3-29
第一版块:
1、导入: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经常会为文章中的一个好词所震惊,甚至拍案叫绝。有的同学能够说出词语好在哪里,但有的同学只是知其好,而不知其好在哪里。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能用精读的方法,综合理解阅读材料,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ppt)
所以,这一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ppt)
第二版块
1、在大家的学案上有一些选择题,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答案来发现解题的窍门。
就由老师先来作个示范吧。题目是:
哪位同学对“溶解”一词含义的理解是准确的?
(ppt)(请同学朗读)
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决不会溶解在政治里。——《陈毅市长》节选
A同学: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与另一物质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B同学:“溶解”表现了齐仰之满脑子都是化学。
C同学:参与。
教师分析:这三位同学的回答哪个准确呢?对,是C同学的回答。比较一下,A同学回答的是“溶解”这次词的本义,在化学课上是个十分准确的回答,却没有结合这篇文章的具体语境。而B同学呢?他的回答是从词语的作用入手了。只有C同学的答案是最准确的,我们可以用替换法,“参与”这个词替换“溶解”,原文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所以,我们在理解词语含义时,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虑,还可以采用替换法检查是否符合文意。
2、学生讨论交流
(1)下面,就请大家独立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学生活动)
(2)接下来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来发现解题的窍门。(小组讨论内容见学案)
(一)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1、 ( A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A同学:这里是反语,实际意思是“极丑陋”的。 (从修辞的作用反推词语含义)
B同学:漂亮,好看 (停留在本义)
C同学: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们。 (从作用角度来谈)
2、 ( C )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
A同学:“读”这个词是指这位父亲不再看书,而是只研究女儿,陪伴女儿。(“研究”一词使用不准确)
B同学:“读”是指父亲一直看着女儿,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限喜爱。(“看着”一词表达不准确,后半句是从作用的角度来谈)
C同学:父亲“读”女儿,也就是“端详、观察、陪伴、了解、欣赏”女儿。(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找到了词语的特殊含义)
从1、2题你有没有发现词语含义的理解窍门?(学生交流)
(教师可补充概括)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语境,要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如果使用修辞,可以根据这种修辞的特点揣摩这个词的含义,当然还有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对下列加点词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三题。
3、木棉是亚热带和热带常见的花树,从岭南一直燃烧到马来和印度。 ——《春来半岛》
( B )
A同学:这里指木棉开的花像火焰一样,如同在燃烧。(并非比喻修辞,而是词语活用)
B同学:“燃烧”一词形象地展现了木棉花红比烈焰,漫山遍野盛开的情景,把这景象比喻成火在燃烧,就是为了突出木棉的红和多。 (从修辞入手充分结合本体的特征)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