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境,作为语符化的艺术形象系统的指称,又叫做境。大体说来,清代的诗论中的意境与境两个词并存,而在此前,境这个词更为常见。诗论家们常用境来指称诗人笔下那片令人心弛神游的,自足之乐的艺术天地,也就是语符化的意象系统。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诚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所说,诗是人生世相的反照。是对于人生世相不能抄袭不能模仿,故必有取舍裁剪,必有创造,必有诗人性格情趣的侵润渗透。每首诗都自成一种意境,都创造了令人自足之乐的小天地。这就很好的诠释了,意境是由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交融而成的了。王国维最是标榜诗的意境。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斋诗话》王国维曾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异县……
这两例都是比,兴亦是偶尔所见,大多是即景生情,像: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月,就是即景生情。
但是汉魏的诗也出现了在片中和篇末插入意境来烘托情趣的,这比诗经进步得多了。比如曹丕的《燕歌行》。班婕妤的《团扇诗》已经是用全章意象寓情趣。而后到了唐朝,张若虚和刘希夷把画意诗情和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在诗歌意境创造上的发展,表明唐诗的已经创造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意境的特征,情景的统一,真切且得到鲜明的表达。
所谓意境,由意和境构成,缺一不可。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汉代的《毛诗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里的“志”,可理解为思想,这里的“情”即指感情。可见,世上没有不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情”与“境”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既形象可感,又隽永含蓄,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 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围在不隔。词亦如此。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永春草的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皆在目前是为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畔池塘”,则隔矣……
王国维先生所说的,隔与不隔的区别,以我所观,可以从情与意象的关系上见出。当情与意象契合紧密,使读者可以见到意象,如在眼前,便是“不隔”。反之,意象不能得到鲜明的表达,不能在读者的心理留下深刻的意境就是“隔”。如,“池塘生春草”,读者自可在眼前见到诗人所描绘的池塘上一片青绿的景象。而,“谢家池上”本是化用“池塘生春草”的典,但是却未能有原句子的的效果。
三诗歌意境特征之二重机制
前人曾说,意象包括显意象和潜意象,两者构成一个二重复合机制。意境是由意象构成,显然意境也有二重机制。显意境是由语言符号传达的意象系列构成的 ,是意境的实体,潜意境则是在显意境的暗示,指引,激活下,由欣赏者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就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我们不仅会看到鸡鸣晓月,板桥人迹外,还会体会到凄凄冷冷,羁旅愁思。从“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也会想象到万物欣欣向荣,这也是具体的显意境激发的作者的想象形成了更深层次的潜意境。或许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另一种说法来理解意境的二重机制,就是意境的超越性。意境具有超越性,一个意境的意蕴不仅超越了具体物象,而且还多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可以在三玩味的空间。司徒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是说的这个问题。第一个“象”“景”是显意境,第二个“象”“景”是潜意境。二者相互联系,构成意境整体。前者鲜明可感,后者需要读者想象的参与,才能生成,因而朦胧,空幻。从整体上来关照,司徒孔借用戴容州的“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来做比喻,是很贴切的。
显意境是由语言符号传达的一定数量的意象构成,是诗人构思结果的物化,大体上是稳定的。如“鸡声”一联,在任何一个读者的还原性想象中,都会引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种意象的再现。但是潜意识是个开放的艺术境界。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首诗,可能想象出的潜意境,有时会大体一样,有时会有差异,这主要是由读者自身的生活经验,艺术趣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