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拓展延伸】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异同点 (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用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主要 内容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领导 力量 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 直接斗争对象 异 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同 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 新文化运动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 三民主义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维新思潮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洋务思潮 主要原因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社会思潮 【拓展延伸】近代各种新思潮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影视事业的发展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报刊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通讯工具的变迁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交通事业的进步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社交礼仪、历法节日都有变革 辛亥革命时期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维新变法期间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拓展延伸】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并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法令。 ③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都冲击着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④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兴起,使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2)特点: ①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②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③变化在城乡之间差异极大,地区之间发展也极不平衡。 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3)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总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8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特征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上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