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天甘孜州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便是“康定情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这首著名歌曲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但作者却无人知晓。其实无论康定还是它的前身打箭炉(炉城),这里滋养和酝酿的历史从来就和情歌无关。是茶叶和商路的碰撞书写了这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从上千年前的唐代至今依旧如从这里通过的茶马古道一样脉络清晰,有迹可寻。
边茶:从唐代便已开始的历史
康定城内折多河畔一个小杂货铺门口,一堆杂货最下面,记者发现两捆被竹篾包裹的长条状货物。“茶”,在老摄影师孙明经拍摄的西康省老照片里,20世纪30年代康定茶庄门口层层堆放着准备输入藏区的边茶,包装正是这个样子。
历史上,输往藏地的茶叶被称为边茶,也就是“输边藏茶”的简称。过去数百年间,边茶经由从四川、云南延伸到藏区的小道,被藏商和马帮年复一年运到藏地各个城镇和最偏远的牧场,成为藏民不可缺少的饮品。传统上藏民多食用牛羊肉和奶制品,从没有吃青菜的习惯。西藏老摄影师陈宗烈先生曾告诉记者,50年代他在拉萨工作时,一同在食堂用餐的藏族同事很奇怪汉人为什么要吃“草”,“他们很骄傲地对我说,我们只吃肉,只有牛才吃草”。如此,茶叶便成为提供维生素的最重要来源。
今天的藏区,各地随处都可以买到四川雅安等地出产的各种品牌康砖(砖茶)和金尖茶,比重据说占西藏全部茶叶销量的90%。历史上从隋唐至今,雅安地区极其周边都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我们前往康定前曾路过雅安地区的名山县和雅安市,名山正是雅安最著名的茶叶产区。次仁顿典创办的西藏朗赛茶厂就在名山县。历史并不悠久的朗赛茶厂规模不算很大,但却是雅安最大的茶厂。工人们把烘干堆成小山的褐色粗大茶树叶子铲入机器,经多次鞣制加工,成品便是黑色和褐色的砖茶块。它们用黄色的草纸包裹,贴上茶厂标签,每10块再用竹篾包裹成长条形,便成了在康定看到的边茶。次仁顿典对记者说,朗赛茶厂是名山县第一家由藏族人投资开办的茶厂,但在他的厂里,全套的茶叶生产主要还是由汉族工人完成。
从唐代始,内地茶叶已经开始输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吐蕃和回鹘在那时已开始饮茶。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记载,西藏吐蕃赞普帐中已经有许多内地名茶。《封氏闻见录》也记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但这些记载也说明那时茶叶仅限于少数贵族享用。然而茶叶帮助消化和消解油腻的功能迅速为以肉食乳品为食的少数民族接受,到宋代已经“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据宋代文献记载,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间,四川地区年产茶3000万斤,到南宋时仍然基本保持这个产量。
历史上茶叶从汉地输入藏区,种植、生产和一级销售,所有渠道都完全掌握在汉族中央政权手中。宋代便是典型。茶马司专卖茶叶的办法,一是在四川地区置买茶场,二则在熙河、秦州置买茶场和买马场。当时“名山茶一驮,榷买载脚,至秦州不满十贯,而卖三十贯以来,或四十贯”,利润丰厚,高达三四倍之多。
从雅安到康定的茶道
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虽然控制在汉地,但由于前往西藏山高路险,行程几乎长达1年,因此运输主要由藏族商人完成。今天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公路,到达雅安只需不到两小时。雅安过后,前往天全、泸定的柏油路沿青衣江蜿蜒而上,虽多弯尚还平整。仅100多公里长的青衣江初见时是宽广的浅滩,仅1个多小时后就变为在巨大石块和悬崖夹缝中汹涌奔腾的溪流,公路和河道的落差迅速变小,胆战心惊中悬崖下的急水逐渐变成欢快可亲的溪谷。悬崖断壁上时有纤细的飞瀑从浓密的树丛中突然飞落,溪谷两边的悬崖有时甚至接近到似乎能让猿猴飞身跃过。这就是康区的河,在数千米的大山中跌宕腾挪。
今天的川藏,从雅安到康定一线已经与内地交通无异。曾经的天险二郎山在2002年被以4亿巨资打通隧道后,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从雅安到泸定,细心人会注意到沿途山凹内沿着内坡线修筑的老川藏线废弃的段落。在接近二郎山隧道的路口分叉,右边被封闭的道路边指示牌上写着“老川藏路”字样,曾经艰险的历史已经被野草掩埋。这让记者一路着实好奇:作为南路边茶运输的第一段,雅安到康定的古茶道到底是什么样子?
1939年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四川军阀刘文辉任省主席,当时的省会就设立在康定。虽然曾以本地命名一个省,至今甘孜州面积甚至超过内地一些省份,但康定城至今只能是一个县的建制,这其中主要原因便在交通。“西康省时代的康定和内地交通还是非常隔绝。”世居康定的作家赵敏说,“当时从成都到雅安坐车只有几个小时,但雅安到康定却没有公路,交通只能借助骡马和滑竿。进出一次,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少8天。所以当时省政府虽然定在康定,但省主席刘文辉大部分时间里实际的办公地点反倒是在雅安。”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的刘勤晋曾考察过茶马古道的全程。刘先生说,雅安到康定过去短短280公里的茶路分大路和小路,全靠人力背运。名山、天全、邛崃三县的茶包走的是经天全县过二郎山的小路,沿泸定至康定,称“小路茶”;而雅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