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DOC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分类、主要技术指标及应用领域。 2、了解微机硬件系统组成及功能。 3、了解微机软件系统组成及功能。 4、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间的转换,数据单位及编码。 5、了解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病毒知识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发展简史。 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主要技术指标及应用领域。 3、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4、数制与编码 5、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6、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病毒知识 三、教学重点:数制与编码、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四、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五、理论课课时安排: 8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ENIAC”,于1946年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ENIAC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钟仅能进行5000次的加减运算。尽管如此,ENIAC毕竟开辟了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河,使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EDIAC(1946):第一台问世的电子计算机; EDVAC(1946~1952):第一台设计的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 EDSAC(1946~1949):第一台实现的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 二、自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根据计算机使用的元器件的不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 第一代:1946年——1957年。器件特征:电子管。 2、 第二代:1958年——1964年。器件特征:晶体管。 3、 第三代:1965年——120000年。器件特征:中小规模集成路。 4、 第四代:120001年至今。器件特征: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高性能、多媒体、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 第二节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一、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有逻辑判断能力 存储容量大 程序控制下自动操作 二、计算机的分类 按用途分——通用型和专用型。 按规模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和单片机。 巨型机不是从体积上,而是从功能、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来讲的。 巨型机的运算速度都在每秒亿次以上。我国研制的“银河”计算 机就属于巨型机。 微型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PC机)。通常所说的386、486、586等 机型都属于微型机。 第三节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一、应用 (1) 科学计算 (2) 数据处理 (3) 自动控制 (4) 计算机辅助技术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