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指标效应面分析 对于效应面,可以直接通过图形分析获得优化。 这种方法直观、易行。 但如果因素多则不易进行。 1、 2因素2反向指标的效应面 通过俯视图(contour)交汇区获得。 线性模型:最速上升法或下降法 沿着相应值有最大增量或减量的方向逐步移动的方法。 例如,序贯法第一步得到的为一阶函数,其等高线为一系列平行线。 最速上升法是从设计中心沿着平行线的法线的途径。直至不增加。 以此为中心,重新设计一系列试验,重新找出响应面,继而按最速上升法找出新的中心点。….. 最速上升(或下降)法步骤 确定优化区域:x1(x1i,x1j),….. xn(xni,xnj) 将自变量范围规范在(-1,1)之间 根据试验(如析因设计)结果确定线性模型 假定x1=x2=…..=xn=0为原点或基点 选取一个过程变量的步长△xj,通常以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者 计算其它自变量的步长: 将规范变量转化为自然变量,进行实验 某药物毫微球包封率的优化 已知在155F下蒸发35分钟,得到的包封率是40%。 设首次优化区间为(150,160F)、(30,40分) 自变量规范化: 采用22析因设计(加5个中心对照点) 通过中心对照点检验弯曲性,拟合一阶方程,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表1 首次析因设计试验结果 表2 回归分析模型的方差分析 最速上升路线的确定 以时间为基本步长△X1=1 则△X2=(0.325/0.775) △X1 =0.42 最速上升实验结果 可以看到最优点在85,175附近 因此在[80,90]和[170,180]范围内再做一次22析因设计加5个中心点 第二次析因设计结果 第二次方差分析 单纯形优化 双因素基本单纯形法 如果我们有一个试验设计,只选有两个影响因素,即因素数为2。分别取值a1和a2作为试验的初点。记为A(a1,a2)。对其余两个点分别设为B和C,再设三角形的边长为a(步长)。那么B、C点就可以计算出来 图解 a2+p a2+q a2 a1+p a1+q a1 因素2 因素1 A B C D E o ? ? ? 假设AB、 AC、BC间距均为?,等边三角形可以算出B点为: B=(a1+p, a2+q) 根据对称性可知: C=(a1+q, a2+p) 可以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解得: 由A、B、C三点构成得单纯形称为初始单纯形 首先在A、B、C三点下分别试验,得出三个响应值,比较其大小,找出最坏响应值的点称为坏点 此处设A为坏点,去掉A点并取A的对称点D点作为新试验点,比较B、C、D三点响应值的好坏 此处设C为坏点,去点C点,取其反点E,此时C、D、E三点又构成新的单纯形 ………… 重复以上结果,最终达到优化试验的目的 新试验点的计算方法 以初始单纯形A、B、C为例,设A为坏点,A应该去掉,求其反射点D,此时 A(a1,a2)、B=(a1+p, a2+q)、C=(a1+q, a2+p) D=B+C-A=(a1+p+q,a2+p+q) E=B+D-C=(a1+2p,a2+2q) 即:[新试验点]=[留下各点之和]-[去掉点] 五、结语 胶囊剂的辅料和片剂等其它口服固体制剂有类似的地方 辅料应安全、有功效 处方应经过筛选。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各种文献中关于其处方、工艺等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多。 上表为因素水平表,旨在以微丸(1mm的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的得率为指标,找出得率与各因素间的简单关系(如一级关系)。 * * 在下面的章节中将介绍该筛选法 * 自乳化基质的内容物辅料 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助表面活性剂 四、处方优化技术 应采用试验设计法:避免误打乱撞,可以找出规律确定处方基础 一般为序贯设计:因素分析、效应面设计、优化 (一)处方设计的基础 建立药物吸收特性的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 建立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药物和辅料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的治疗学特性 溶出度方法的研究 (二)影响因素分析 因素多:可以采用析因设计(比如24)、分式析因 ( 如24-1 )设计 我国特有正交设计(如L934)和均匀设计 国外流行Placket-Burman设计 例 微丸泛制 本例为一种湿法制粒、流化床滚动造粒的工艺的研究。筛选了滚动速度、喷雾水量、以及喷雾压力对微丸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采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