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画美学备课ppt课件
书画美学 主讲人:辛立娥 绪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1)美学是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 (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体——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主观的美感;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观照)和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 二、美学研究的方法: (1)方法论原则: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2)具体方法:①艺术学的方法; ②心理学的方法;③社会学的方法;④发生学的方法;⑤科学实证法。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1、在中国古代 (1)羊大为美:以用为美; (2)羊人为美:以饰为美; (3)无害为美:《国语》伍举论美; (4)中和为美:《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 (5)仁为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6)充实之谓美: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 (7)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由”; (8)《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2、在西方 (1)古希腊时期:①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②苏格拉底论美和善;③柏拉图的“美的理念”;④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 (3)启蒙时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 (4)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①康德(《判断力批判》);②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著三卷本《美学》巨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一章 先秦: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 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 三、亦儒亦道、非儒非道的《易传》美学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 (1)从历史顺序看,老子早于孔子 (2)从理论本身来看,《老子》一书的哲学味道要比《论语》浓得多。 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 一、老子论“道”、“气”、“象”(对审美客体的先验建构) 1、“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 (1)“道”是原始混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5) (2)“道”产生万物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 (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道”自己运动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5)“道”是“无”与“有”的统一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2、“气”和“象”是两个同“道”紧密联系的范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1) 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 3、老子的“道”、“气”、“象”对以后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对人的“风神”的关注 宗炳“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绘画思想 谢赫“气韵生动” 唐代的“境生象外” 第一节老子的美学 二、老子论“有”、“无”、“虚”、“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5)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 老子有无统一、虚实统一的思想对后世影也非常大。 中国绘画和文学中的“虚实结合” 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解构——意境 中国画的计白当黑 第一节老子的美学 三、老子论“美”、“妙”、“味”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老子第二章) (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章)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八十一章) 第一节老子的美学 四、老子论“涤除玄鉴”(审美心胸)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1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6) “涤除玄鉴”对后世美学的影响 荀子“虚一而静” 《管子》论“静因之道”和“抟气如神” 韩非子“思虑静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之正”。 庄子“心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地花园详细介绍.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2A.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2B.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1B.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1D.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1C.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3A.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5C.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7A.ppt
- 中外文化史课件08A.ppt
- 生态修复工程2025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趋势与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在电商竞争策略中的应用.docx
- 法制知识讲座课件.pptx
-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docx
- 母婴产品市场消费升级浪潮中的品牌竞争策略与产品创新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储能技术多元化在储能系统与储能设备储能系统与储能设备制造中的应用报告.docx
- 汽车产业芯片短缺应对策略:2025年汽车租赁市场机遇研究报告.docx
-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关注社会保障问题.docx
- 2025年小微企业创业扶持资金申请条件与标准解读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智能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