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莱因学派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克莱因学派的基本理论及客体关系 李孟潮 内容 1克莱因及克莱因学说简介 1.1克莱因生平 1.2Klein的技术贡献或局限 1.3Klein学说基本概念 2幻想 3偏执-分裂位 4抑郁位 5超越抑郁位:Ps( n+1) 6俄狄浦斯情结新解 7嫉妒和满足 8内在客体 9投射性认同 10符号化 11心灵模型的转变 培训教材: Bronstein Eds,2001, Kleinian theory :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 Whurr Publishers , London and Philadelphia Michael St. Claire, 贾晓明,苏晓波译,2002,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李孟潮,2004,投射性认同的概念及相关临床理论问题的发展 1克莱因及克莱因学说简介 1.1Klein的生活 Melanie Klein (nee Reizes) 生于1882年3月30日。维也纳 四兄妹中最小,二姐一哥。 父亲:Moriz Reizes来自正统犹太教家庭。离婚后于44岁娶一25岁女子Libussa Deutsch(克莱因之母)结婚。 父亲从医,但是很难进入主流。家庭贫困, Libussa不得不开店,在当时对医生的妻子来说较为罕见。 Klein本人是无神论者。 8岁姐姐Sidonie在Klein4岁时患淋巴结核去世,去世前要把自己的一切所学教会妹妹。 哥哥Emanuel精通文艺,和Klein关系好,但是体弱多病,25岁死亡。 17岁认识Arthur Klein,21岁结婚。 21岁全家移居匈牙利。 1904(22岁),1907(25岁),1914(32岁),生三个孩子。 1914(32岁)母亲去世。 同年阅读《释梦》。开始找费伦齐作个人分析。 1919年(37岁),加入匈牙利精协。 1920年(38岁),参加国际精分大会,结识亚伯拉罕,后者鼓动她移居柏林 1921,(39岁),开始在柏林执业。 1922年,(40岁)离婚。 1924年,(42岁)开始找亚伯拉罕进行个人分析。 1925年,(43岁)分析终止,因为亚伯拉罕死亡。 1926年,(44岁)移居伦敦。 1960年9月22日,死亡(78岁)。 1.2Klein的技术贡献或局限 1)使用游戏治疗,被认为和弗洛伊德发现了“自由联想”一样重要 2)分析游戏的象征意义 3)器官语言的使用。因为认为这些语言最接近无意识幻想。但是在当时就作出了改变。——现在比较重视移情中的此时此地的体验的同时注意到其婴儿成分。 4)Klein是历史上最早的“儿童”精神分析师;认为儿童通过投射内在客体表象形成对分析师的移情。是内在客体表象,而不是真实的父母形成了移情的基础。 5)通过对孩子负性移情的分析,并追溯这些负性移情的内在客体根源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的目的,而不是和孩子发展正性移情。 1.3Klein理论的基本概念 1)驱力、本能、关系 驱力出现于一个关系背景中。 驱力主要以幻想的形式表达。 儿童的焦虑主要来自于死本能。 对死亡或灭绝的恐惧体验以一种害怕被迫害的形式呈现。 被害焦虑依附到某一客体上。后在婴儿幻想中成为难以控制的力量。 婴儿的心理世界是充满原始且野性的冲突、谋杀与食人倾向以及排泄与色欲的冲动(Klein,1927/1957b,1959/1975i)。 2)幻想 婴儿的内在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 幻想是肉体本能与冲动的想象性再现,也是婴儿对强烈驱力及感受的主动响应。 饥饿的婴儿可藉由幻觉到乳房的感觉与奶汁的味道来暂时控制它的饥饿(Klein,1959/1975 i,p.251) 婴儿在这个阶段是无法区分现实与它自己的幻想生命。 因此,它所感受到的每一个不舒服与挫败就好像是被一个敌人攻击。 (Segal,1964,p.13) 3)客体 每一个冲动与本能都是和某一客体结合在一起的。(Klein,1952/1975h,p.53;Greenberg Mitchell,1983,p.136)。 婴儿的自我和感知能力不成熟的,且婴儿一次只能注意一个人的某一部分,故婴儿一开始是和部分客体产生关联的。婴儿的第一个部分客体是母亲的乳房(Klein,1952/1975e,p.59)。 二维心理空间 早期婴儿只能体验到满足或剥夺。 在婴儿的心灵中,乳房给了满足或拒绝满足,不是好的就是坏的。(Klein,1936/1975;1959/1975,.p.248)。 好/坏=客体(乳房,面庞)的出现/离去,满足/不满足。只是生理学意义,无道德意义。 “内在客体”(inner object)一词而不用客体表象(再现)。 客体表象指的是一个客体其分离已经达成,因而孩童是在发展的后期阶段。 Kohut则用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