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1、脊髓的位置、外形和节段的划分 (1)位置: (2)外形:①② ③脊髓表面的6条纵沟: 前正中裂(1) 后正中沟(1)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在前外侧沟者为前根(难点) 在后外侧沟者为后根(难点) 前根、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每一后根未与前根合并之前形成一个膨大,称脊神经节 (3)节段的划分: 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的一个节段。,共31个节段。 难点 1、脊髓的前根、后根: 脊髓的前根、后根是在形成脊神经之前,分别发自脊髓的前、后外侧沟,而不是在脊神经形成之后出现是。注意与脊神经的前、后支区别开来。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成人的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不等。 原因:从胚胎时期的第4个月起,脊髓生长比椎管缓慢,而脊髓头端连接脑处位置固定,因而脊髓相对缩短。 3、脊髓灰质与白质的位置: 注意与大、小脑的灰质与白质的位置比较。 神经核 4、脊髓灰质的前、侧、后角与前、侧、 后柱的关系 灰质的两侧部分可见前、侧、后角 在整条脊髓内,前、侧、后角上下连成柱状,分别称为前、侧、后柱 薄束和楔束 位置:位于后束,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楔束 在其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段以上。 功能:传导来自身体同侧的运动器官和皮 肤的神经冲动,引起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 位置: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 功能: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皮肤的痛 觉、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皮肤粗触 觉,压觉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前索内侧部 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外侧索后部 功能:传导随意运动的冲动 * 脊髓内部结构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均有成列的根丝出入,由数个根丝组 成一个神经根,前、后各有31对根。 灰质 白质 中央管 中间带 前角(前柱) 前索 后角(后柱) 后索 侧角(侧柱)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重点:脊髓内部结构 中央灰质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板层 Ⅰ ——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 胶状质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Ⅴ 板层Ⅵ 调节运动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Ⅲ 板层Ⅳ 板层 Ⅸ —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 的梭外肌纤维 →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调节肌张力 板层 Ⅹ — 接受某些后根纤维 板层 Ⅶ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胸核(背核 clarke柱) 骶副交感核 与内脏感觉有关 板层 Ⅷ — 中间神经元 与内脏运动有关 中间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二、白质 (一)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2、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 (二)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重点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