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全国卷考情分析及备考建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全国卷考情分析及备考建议剖析

考生在高考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3.解答时存在的问题: (6)不用常规方法解题而让阅卷老师看不懂解题过程。 (7)最后计算结果仅写数字而漏写单位(失去宝贵的1分);功的正负不分;求力等矢量不指明方向;不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将v0写成v、θ写成α等;未按题目所给条件表示结果等。 理科“综合”试卷是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长试卷,这一特点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明显增大了读题量,学生应试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复习阶段要进行适当训练。 五. 注意考试节奏的适应训练 (1)要注意安排好答题时间, 不要在一道题上纠 缠过多的时间。 (2)结合理综试卷各学科的顺序,坚持先易后难 的合理应试程序,科学分配时间、科学答题, 以免造成因无为的贪多和紧张留下终生的遗憾。 日常训练实战化 平时做练习要“快快地做题,慢慢地消化”。 (3)通过模拟训练逐渐适应答理综合试卷的方式,逐渐掌握应试技巧与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六.练习有技巧,师生轻松效果好 归类对比,提高能力 限时训练,注重落实 专项训练,突破难点 七.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 . (1)物理方法:守恒法、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割补法、图解法、变换参照系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 (2)数学方法:几何法、比例法、三角法、图象法、代数法、估算法、近似法 (3)逻辑思维方法:极端分析法、类比法、逆向法、虚拟法、对称法、移植法 八.重视训练后的反思 查找自己的失分点 设计个性化的高考抢分计谋 会做,做对,不扣分。没有把握的多选题当作单选题。 答题技巧 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 m m TAB>TBC 联想: D C B A AB+BC=CD,试比较三绳拉力大小 m m TAB>TBC 联想: D C B A AB+BC=CD,试比较三绳拉力大小 m D C B TCD>TBC m m TAB>TBC 联想: D C B A TCD>TBC 2m AB+BC=CD,试比较三绳拉力大小 TAB>TBC 联想: D C B A TCD>TBC 2m TAB>TCD AB+BC=CD,试比较三绳拉力大小 加强审题习惯的训练 “五会”是会读、会记、会理解、会分析、会推理 “会读”: 读题时能从题中的文字部分、图表等找到有用的信息; “会记”: 要能够记录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轨迹; “会理解”: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会分析”:包括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过程分析、相关物理间关系的关联分析等 “会推理”:要能够根据已知的推知未知的,尤其对探索性问题更需要综合分析与推理 良好的解题习惯: 认真审题的习惯、 画图分析的习惯、 统一单位的习惯、 规范表达、讨论结果的习惯 。。。。。 好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会使得学生的物理解题又快又准! 好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不仅有利于物理成绩,而且有利于总分提高! 复习方法 一.题型专练 例、选择题专项复习。 先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把近几年考过的各板块试题分类汇编印发给学生逐板块集中训练,规定时间完成。以达到熟练、准确、无漏洞的目的。 板块训练结束后采用高考题模式每周混编8个选择题天天练。以达到适应性训练和防止遗忘的目的。 复习方法 一.专项复习。先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例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停放着A、B两辆小车,质量分别为M和m,Mm,两小车相距为L,人的质量也为m,另有不计质量的硬杆和细绳。第一次人站在A车上,杆固定在B车上,第二次人站在B车上,杆固定在A车上。两种情况下人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系在杆上的水平绳子,使两车相遇。不计阻力,两次小车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 A.t1=t2 B.t1t2 C.t1t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克服前摄抑制 例2一质量为M的人手握长为l轻绳(不可伸长)一端,绳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刚好能经过圆周的最高点,则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地面的最小压力等于Mg B.人对地面的最小压力小于Mg C.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等于(M+m)g D.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大于(M+m)g mg 复习方法 二.重点专题复习 加强学科内的纵横联系,突破固有格局,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建起符合自己的完整的知识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